“邹娘子!邹娘子!我家孩子发烧了,您能去看看吗?”
这厢楚氏醒了,两个孩子也睡够了,正在屋子里烤火聊天,外面却突然来了个村子里的妇人。
“李家嫂嫂?”藕花村,姓李的人居多,好在不是人人都是那李翠,沐漓若没记错的话,她加儿子刚出生。
“进来说,孩子怎么突然发烧了?”
“这……”这李家嫂嫂生的娇弱,个头还不如沐漓高,此刻面上挂着泪,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家那当家的,昨晚喝了酒,抱着孩子在外头转了几圈,今早就突然发烧了。”
见说了缘由,沐漓也没耽搁,毕竟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发烧也的确不太好治。
外头雪大,周玄卿拿了伞给沐漓撑着跟了过去,到了一看,果然是受凉了。
这会儿李家的人,大家都着急得没了主见,不管沐漓说什么,他们就点点头。
“如今天儿冷,孩子带出门本就该小心,昨儿个夜里该是不小心喝了风,这才发起热来。”
沐漓看了看孩子,自己还从未给这么小的孩子治过病,若是现代,这该去找儿科医生。
“我家里还有一些蒲公英,板蓝根什么的,没来得及带到镇上去,一会儿我去拿了药给孩子碾成粉适量给孩子灌下去,若是今晚不烧了,就没问题了。”
风风火火回去制了药再给拿来亲手喂了药才算成了,两人又撑着伞,慢慢往回走。
“我原来以为只有北方会下雪,没想到南方的雪也这么大。”沐漓深一脚浅一脚的在路上走着。
“我曾在边关,看过塞外的雪,这里的雪,可比边关的风雪好多了。”是以这点雪,看着是美的,但是在周玄卿看来,要比边关的雪,柔和得多。
“我们那个世界啊,有一首古人作的诗,我们那儿的人基本都背过,是这样的,全诗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上学时,背的诗,即便过了多年,沐漓还依旧记得清清楚楚,这都是当年语文老师的功劳。
“很贴切,下雪时的边关,如果不保暖,很快就能把一个人冻死。”
周玄卿对于沐漓的这首诗,很惊讶,不过她说,是古人作的诗,那个古人,也是个将军吧。
“我们学的历史就有很多边关的地方,但是一般像我们追的一些故事啊什么的,一般驻守边关的将领,都是犯错被罚或者被贬了才去的。”
被罚?被贬?自己不正是如此吗?
“七皇子殿下也一样,据我所知,他不得天元陛下宠爱,才十三岁就被扔去了边关。”
可是如今的七皇子殿下,在你面前。
周玄卿一直不敢跟沐漓解释,自己就是周玄卿的事实,一是怕她知道了会有危险,二是怕她知道了,会觉得自己又骗了她。
“七皇子殿下十三岁就去了边关,十七岁就成了诸国闻风丧胆的战神,我听过许多人说天妒英才,自然,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当父亲。”
确实,天元皇帝是不是好皇帝,沐漓管不着,但是就做父亲而言,他也确实不适合做一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