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心将大权交到太子手中的事情,不仅仅是朝中大臣,读书人们也看得出。
坊间几乎一夜之间,传出了不少为太子歌功颂德拍马屁的歌谣。
就连秋闱的试卷上,都有明里暗里夸奖秦铮的话出现。
平日里秦铮也有不小的虚荣心,但在秋闱之上,不管考生将他夸奖的如何天上有地上无,只要文章不够优秀,到底还是不能中。
到了后头,看到这样的文章,秦铮心里便有了不喜。
副考官看在眼里,暗暗记下了太子的喜好。
看来秦铮并非昏君之相,并不喜欢夸赞拍马的,更喜欢办实事的人。
这对凭真本事做官的人和百姓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总算是到了放榜日,秦铮也能回东宫了。
在玉英等人的服侍下沐浴更衣,一身清爽的见了苏婉纯,他二话不说便上前,将妻子搂进怀里。
“可算是告一段落了,主考一事,当真熬人。”
“学子们二十年寒窗不熬人?”苏婉纯好笑的将他的手臂拉下来,“都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人家学艺的都没怕苦累,殿下不过做个验收官便嫌累了?我瞧你是越发惫懒了。”
主考官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差事。
不仅仅要能力出众,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得要当朝皇帝的圣宠隆重才行。
这一届取中的进士,都是秦铮的门生,将来若能做出点成绩来,于秦铮而言,也是功绩。
毕竟是他慧眼识珠。
这差使,多少人想要还要不到,偏秦铮嫌累。
秦铮面色讪讪,“我就私下里跟你说两句,在外我可是很兢兢业业的,玉英便没跟你提?”
“怎么没提?玉英日日都说你辛苦,让我多多关切,这段日子,春妮给做了多少好吃的送去?”
“若没有你日日关心着,我怕是早累病了。”
作为妻子,苏婉纯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
懒得跟他掰扯,苏婉纯又道:“早前让你给元玺找个启蒙先生,你留意了没有?”
“单启蒙认字不难,我打算待元玺三岁上,便送去尚书房念书,等《三》、《百》、《千》学好后,再细细的找个先生来。”
如今宫里也没有要读书的凤子龙孙,尚书房可以说是空置的,待元玺上学的时候,尚书房那么多先生也只教他一个。
单单《三》、《百》、《千》,怎么都能学通透了。
这时候秦元玺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幼儿,苏婉纯如此为他费心,秦铮有些酸了,“你这班用心教导,非得将他教成状元之才么?”
“既然有好的条件、好的先生,为何不仔细教导?你瞧瞧父皇,学问书画都是一绝,我不盼望别的,只求元玺将来别比他皇爷爷差太多便是了。”
至于秦铮……
他如今才通读完四书五经,只能说不是个睁眼瞎便罢了。
秦铮是自小没这个条件,至于元玺,苏婉纯自然是希望他好的。
就如同每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
“好吧,你是亲娘,我是后爹,光想着养,不想着教。”
苏婉纯怎么看不出秦铮这是说的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