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位大人全都垂头不语。
虽然面前的谢大人比他们年轻些,但在他面前,他们还不敢造次。
“天下文人的典范”这个名号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
几位大人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因为《育人手册》与《论语》多处矛盾。
《论语》主要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而《育人手册》讲究的是,以贵为尊,以权为大,以利为先。
里面更有不少观点矛盾。
尤其是《论语》已经开始出版印刷,一招先发制人,让学者心中对《论语》有了信服,想要再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去读《育人手册》,那就难上加难。
所以他们这一群学者们历经十几年的心血将要付诸东流。
可谁又甘心呢?
几个老学者你推推我,我推推你,最终还是把领头人赵卓赵大人推了出来。
“谢大人的说法,臣不敢苟同!”
谢行之看着这位领头人赵卓,他是《育人手册》的主笔。
“赵大人有何高见?”
“那《论语》,始终是出自于草莽之间,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丫头写出来的东西能有多少人信服?作为育人类的书籍又或者科举时的试题,这未免也太草率了!我拒绝继续推广!”
赵卓有自己的私心。
他已经六十八了,人老了,有些时候做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在宫中这么多年,徒有虚名,要想名流千古,就必须撰写属于他的文学著作。
从十年前,他就把所有心血全都放在《育人手册》上,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最终将满意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却凭空杀出来个《论语》?他怎能不恨!
“谁说《论语》是李小姐写的?”
谢行之看了一眼那些只在宫中大放厥词却未经历过人间疾苦的大人们。
“每本书上都有标注,作者是孔子,而不是李平安!”
“那孔子又是何许人也!一个无名无姓之人罢了,怎能和皇上御赐金笔提名委以重任的赵卓赵大人相比!”
很快就有学者们冠冕堂皇地出来说话。
而谢行之却拿出了两本书。
一本薄薄的,最多有一厘米厚,而另一本,比个砖头还要厚。
“《论语》这本书我想诸位应该也看过了,全书共有二十篇,不到五百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读起来轻松有意思,深刻而寓意悠远,正适合启蒙,提升。里面不光有政治主张,伦理思想,还有道德理念以及教育原则,内容丰富,用意深远!反观你们……”
“这如砖头厚的书籍中,除了华丽的词藻,臃肿的语句,还有那些偏激的思想,狭隘的处事原则。”
“若所有的事都要以贵为尊,以权为大,以利为先,那与卑鄙小人无异!”
谢行之把那厚厚一本《育人手册》扔到地上。
“真不知这十年你们都干了什么?”
谢行之完全没给这些学者们面子,直接将话甩在他们脸上。
甚至连陛下的面子都没给,毕竟这《育人手册》是陛下亲自委任赵卓书写。
几位大人在谢行之面前大气都不敢出。
就算心里有不甘,心中有不服,也不敢再出头了。
长时间的沉默就像恶鬼,让心虚之人更加心虚。
他们还指望陛下给他们撑腰,没想到陛下只是盯着下面这几个人。
“哈哈哈……”
皇上坐在高座之上,俯视着下面的臣子们,他虽然表面上大笑,实则对赵卓等人很失望。
“行之呀,朕以前一直觉得你是个闷葫芦,今日看来还是朕误解你了!你这辩论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嘛!”
“陛下英明!”
皇上看着站在下面优秀的外甥,满意地点点头。
确实是个好苗子。
怪不得会被天机阁选中。
“其实那本《论语》朕也看过了,而且对那个儒家思想格外感兴趣,就是不知道这位孔子老人家究竟是谁?还有没有其他别的著作?”
陛下这一句话就否定了历经十多年,赵卓等人呕心沥血写出来的《育人手册》。
“回陛下的话,孔子老人家没有留下其他著作,仅此一本而已!”
“一生为了一本书,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