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就是,探云手也收手,不再行窃,甚至还将以往偷来的钱财还了回去,自己开个小店,做起小本生意。
至于飘香,她还是在接客。
但是立下了一个规矩,作奸犯科者,不做,并且一天只做一次生意。
这三个甸城难缠之人,不说从良,但绝对有了很大的改变。
另外,苏木还收了个徒弟,叫徐安,二十多岁,是一个很有慧根的年轻人,苏木交给他的知识,他都牢牢掌握。
如果这个世界有科考,他考上举人都没问题。
还有七里县学堂其他几位夫子,也有了很大进步,独当一面没什么问题。
七里县近十万人,下辖六个乡,十几万人,几乎都在学堂读过书。
苏木的做法很简单,他最开始教会夫子,和数百学生。
用几个月时间教会这些人之后,再让他们收学生,年龄不限,这样一层一层叠加,两年时间,就能惠及整个七里县。
甚至于其他县的人,也知道七里县有个苏夫子,闲暇之余,就跋山涉水过来听讲。
于是,为了让所有人更容易懂得人性,苏木决定编写一本教材,把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深入浅出的教给所有人。
这本书,叫《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这本书将人生大道理,用很浅显的文字体现出来,一经问世,如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晃,又两年年过去了。
附近两个县,都开始教授《三字经》,受教的人越来越多。
教化世人工作,正在稳步前行,十年时间,足够了!
现在,苏木不再是“苏夫子”,而是苏大家。
就连恶通天,偶尔还上门,和他把酒言欢。
还有飘香,用十几年赚到的钱,为自己赎身。
她提出在城中为苏木买一套宅子,让他能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不过苏木拒绝了,依旧在那个修了不知多少次的破旧茅草屋里,因为不能忘了初心。
…
不知不觉,就过了九年多。
整个甸城,一百多万人,都成了开化之人。
甸城刺史提议在城中给苏木修一座雕像,纪念他为甸城做出的贡献。
不过苏木拒绝了,同时告诉刺史,他留在这里的时间不多,留他的雕像并没有用,干脆就立一块碑,刻上《三字经》,永世教化世人。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
直到…
一天,苏木正在学堂讲课,他有预感,自己离开这地方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所以得趁着这段时间,多讲点东西。
“秦大家,不好了!”
一个浑身浴血的人匆匆跑进来,打破这静谧。
“外面,外面有敌军攻城!”
…
苏木一直以为,这个世界就只有这一座城,但实际上,在甸城外面,还有敌人。
他们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他们仿佛天生就是甸城百姓的对手,每一次出现,都会掀起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