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已经死了,李渊即将登基为帝,这样的消息对眼前的诸人自然都是好消息。攀龙附凤人之常情,在这个时代就是标准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有人能抛开家族独立生存,也没有会不在意自己的功名富贵。
一时间,帐中满是欢声笑语。
李道玄也极是高兴,他的父亲是李渊从弟,此时已经过世,不过临行之际,李渊已经为他的父亲立庙建号,追封为河南王,至于他自己,已经露出风声,一旦李渊建号称帝,就会册封一大批李家子弟为亲王和郡王,李道玄兄弟几人都是李渊的族侄,亲王捞不上,一个郡王却是跑不了了。
能建节称王,人生还有什么可求?李道玄今年才满十八,年轻人的功业心正是旺盛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的紧。
这帐中也没有外人,李道玄先将自己的事说了,然后又向李元霸笑道:“叔父的儿子自然都是封王,不过三哥与二哥还有世子都是嫡子,册立世子大哥为太子这是没有别的话说,听人说,二哥世民兄将册封秦王,领尚书令,三哥你册封为卫王、司空,领太原、河东两道大行台尚书令。”
李道玄眉飞色舞,笑道:“看叔父的意思,太原与河东,直至上谷、马邑、楼烦、定襄、雁门诸郡,都归三哥你节制管辖了,开府建衙,自行设立官署,三哥,小弟此次请命前来河东,日后就跟着三哥你征战了!”
他刚刚所说的自然是小道消息,不过不管是现在还是千年之后,有时候小道消息就是比官府正途更加的准确无二。
李渊称帝,李元霸封王是意料中事,不过李渊给了李元霸如此大的事权,除了封王称将军给兵符外,还有诸道行台尚书令的名义,这样一来,李元霸除了掌握军权之外,还有资格管辖诸郡的政务,任免官员安抚百姓,都成了他的份内事。如此位高权重,除了太子之外,地位已经不比李世民低上一分半点。
这些,自然是这两年李元霸在李渊眼皮底下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所致,绝非侥幸可得。至于行台尚书令,则是他在太原搞的均田地与租庸调制,再加上府兵制度都尽善尽美,完全符合这个时代所需,在细节上远远超出其余各处,使得李渊惊诧于他的政务能力,所以才放心把关中以西的大块地盘,都交给李元霸管理。
前景如此美好,众人都是面带笑容。就是孙华与史大奈,他们并不是李元霸的嫡系,不过想想唐公对子弟如此厚封,那么对大伙儿这些从龙郧旧也不会薄待到哪去。
封王是不想了,不过封公封候,却是大家心里的盼头与念想了。
一时间帐内其乐融融,人人都是面带春色,由上至下都是欢喜异常,若不是此时还在军帐里,只怕就要传酒传菜来庆贺一下了。
众人都是如此欢喜,倒是李元霸还保持几分清醒。身为一个现代人,他心里却是百感交集,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现在还彻底成了最高等级中的一员,按后世说法,皇帝是封建势力的总头子,那自己也是相当档次的大头目了。
他摇头晃脑,把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抛开,向着众人冷然道:“强敌林立,一个河东城还没有拿下来,有什么好欢喜的!”
看到众人面露警醒,李元霸稍觉满意,又向着李道玄问道:“道玄,父亲大概什么时候正式称帝?”
李道玄沉吟道:“杨广死了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已经有人向叔父劝进,各种中央官署也确立起来了,原本西京的官员现在只是尸位素餐,真正当家的都是唐公府里的旧人。按我临行前大伙的推算,现在把风声放出去,再加上登基的筹备,过两三月的功夫,大概六七月份时,叔父就能登基称帝了。”
李元霸声色不动,又问道:“国号,年号为何?是不是叫武德?”
李道玄挠头道:“国号简单,李家受封于唐,兴起于唐,国号自然叫唐了。至于年号这东西我不大懂,左右都是一帮儒臣在选,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所以小弟也不知道。”
他好奇道:“三哥为什么说是武德,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李元霸后悔自己快嘴,只得编造道:“以武开创,以德守成,以开国帝王的年号来说,武德甚好,我也是自己想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