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诡计在中国各朝各代都很常见,对付军纪不好的乌合之众有着普通计谋难以起到的奇效,只是李渊步步设局,节节败退,甚至今天以身犯险,差点被追击的贼寇围住突不出来,如此大的代价,如此狠毒的心肠和手段,设计时甚至将他自己也绕了进去,却教众人不得不服。
确实也如他所说,李渊此次率领的兵马想要战胜历山飞容易,以最少的损失战胜对方则是很难,而以最小的价代,换取对方最大的损失,那只能如此一步一步的布局,最终让对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到得此时,历山飞不败已改,虽然决战尚未打响,结果却已经注定了。
也确实如李渊所说,对付一个区区贼寇,还用不着旷日持久,虚耗时日,李家真正的大敌,现在在关中,将来在中原大地,而不是这晋阳附近的土寇。
各人当即凛然听令,由着李渊调配兵马。
王威必定会败,而李府的骑兵敌人已经摸到底细,也要跟随败兵退后,在敌人追击时,故意抛下辎重和财宝,换取敌人队伍的混乱。
到时候,出动一支强兵,给敌人最惨重的一击,然后李府骑兵与败退的步卒一起反击,将十来万敌军,全数歼灭在谷中。
别的也还罢了,只是李渊提起要隐藏一支精锐兵马,在敌人混乱时给予致命一击时,眼神却是左右飘忽,时而李世民,时而李元霸。
场中诸人也是小心翼翼,不知道如何表态是好。
若论个性刚猛,战力强悍,自然首推李元霸。可惜他的百练军还没有经过战阵的检验,究竟的战力不知道是否能够合格。
而李世民虽然武艺远不及李元霸,但是带兵的经验丰富,临机反应乃是天赋,常人根本不能相比,麾下兵马也是久历战阵,是李府骑兵精锐中的精锐,寻常兵马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李渊左右顾盼,甚觉为难。只是想想适才李元霸已经为百练军请战,他心中一动,下定决心,方对着李元霸笑道:“三郎适才请战,为父已经允了你。百练军成军已经很久,也需得一场大战,检验一下到底是否能堪一用。百练百练,就是需得淬火锻炼,方能成功么。”
听得李渊如此一说,李世民眼眉一挑,就要上前说话。
李渊对李世民的脾气甚是了解,知道他自幼拔尖,样样事争在人前,就算此时一时忍耐了下去,事后也必定发火。现下窦氏所出的这几个孩儿个个都是顶尖的人才,除了四子元吉怪诞不经,性格粗鲁不文,不堪大用外,其余诸子都可独当一面。李渊也不愿意为了今日之事让诸子之间起了裂痕。
当下也不等李世民开口,便向他笑道:“二郎责任更重,明日为父要接应王威等人,还要诈败退后,需得有一支精锐兵马护在为父身边,待三郎冲破敌阵后,为父也要亲领大兵扩大战果,所以二郎就陪在为父身边,如何?”
李世民只得默然不语,点头答应。李渊这样一说,虽然明显是回护了李元霸和他的百练军,却也是对自己大加夸赞,对自己的麾下将士也是赞誉有加,若是此时还和弟弟相争,一定要打前锋,只怕兄弟反目的同时,父亲也会大不开心,李世民权衡利弊,只得放弃。
只是退后之时,看到长孙无忌与候君集等人满脸失望之色,再看刘文静与刘弘基等人,众人与他交好,也是满脸同情。
李家历次征战,都由李世民披坚执锐,此次却落在了别人手中,不由得众人不心生感慨。
饶是李世民与李元霸感情尚好,此时也顿觉挫折。
李元霸亦是看到端底,他雅不愿因此得罪李世民,不过让他放弃到手的荣耀与战功,话到嘴边,却是又咽了回去。
若是他为了李世民的兄弟情谊将主战之责推让,不但自己这关难过,就是李渊也瞧他不起,李世民也未必当真领情。
况且,百练营五百精锐骑兵,这几个月汗珠摔八瓣所为何来?自己麾下也有了相当大的利益集团,身为主将,得为属下的功业负责。
当下再无话说,李渊挥退诸将后,只留下李元霸等兄弟几人,父子四人闲谈用饭,不但看不出来刚刚的紧张气氛,大帐内宽敞,一桌一椅的陈设虽不豪华,却也是精致用心,李元霸一时间竟是产生错觉,还以为是在唐公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