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待人诚恳,聪明机警,十分受人欢迎,以他这种人中英雄,来号召关羽和张飞,成功率很高。如果自古以来,那么多的异姓结拜兄弟,都很有成就,恐怕大家也不致如此重视刘、关、张三结义了。“义”这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非常不简单。并不是一时兴起,便可以随便结义的。
1刘、关、张结拜:与志同道合者联盟
刘备字玄德,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清寒,以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由于祖先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常觉得自己有破贼安民、维护汉室的责任。因此热衷于结交天下义士,并不太专心读书。
他很会看人。看到关羽和张飞的武艺高强,心想若是具有共同的理想,密切合作,应当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做出一番大事,于是与他们结拜为异姓兄弟。
刘备先认识张飞,张飞有一些资财,可以拿出来招募乡勇,而且志同道合,愿意同举大事。关羽原本是外地人,因为在家乡杀了恶霸,逃难在外,才和刘备、张飞认识。三人愈谈愈起劲,既然有意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百姓,当然结拜为兄弟,发誓齐心一致。他们都愿意跟着刘备这位大哥,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我们奉劝各位,少动这种脑筋为妙。当今社会,各种组织已经相当繁多而且周密,用不着这种方式。万一找错了对象,怎么办?这种以性命做赌注的结拜,除非准备赖账,否则千万不要轻易答应。事实上一旦发誓,要赖账都非常困难。因为不在意的就用不着抵赖,遇到必须赖账的,便十分棘手,经常是赖不掉的。
朋友之间,可以采取谨慎的态度,逐渐加深彼此的认识,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结拜这种事情,最好能够避免,以策安全。特别是现代社会,变动性很大,谁也料不到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多交一些朋友,少动结拜的脑筋,应该是良好的态度。
当然,刘备会这样做,有其特殊原因,分述如下:
刘备为皇族的后代,从小存有做皇帝的梦想。可惜幼年丧父,家境贫穷。到了28岁,仍然以贩卖草席为生。幸好他15岁时,便开始游学,在汉末名臣卢植处学习。既有伟大的抱负,又有识人的能力。看到关羽、张飞这样的人才,当然不肯轻易放过。当然虽然没有什么名位,却也隐约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风度。所以,抓住良好机会,一开口便获得两人的回应。
刘备待人诚恳,聪明机警,十分受人欢迎,以他这种人中英雄,来号召关羽和张飞,成功率很高。因为关羽最喜欢读《春秋》、《左传》,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豪侠。而张飞声若巨钟,很喜欢以武会友。三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彼此的能量和频率都十分相接。当时桃园中花开正盛,社会又有聚合人才的需要。刘备看出天时、地利、人和三种条件俱全,自然提出结义的呼吁。
黄巾举事时,申言“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无形中引起三人的共同心愿。刘备自我介绍:“我本汉室宗亲。”张飞自称“颇有资财”,关羽又刚好“逃难江湖”。他们心中都有一种默契,要联合起来,做出一番大事。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桃园三结义发挥了很大功能。
但是,正因为它是十分特殊的事例,所以流传至今,仍然使人津津乐道。如果自古以来,那么多的异姓结拜兄弟,都很有成就,恐怕大家也不致如此重视刘、关、张三结义了。“义”这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非常不简单。并不是一时兴起,便可以随便结义的。
2桃园结义传为美谈:彰显忠义精神的力量
中国人重视伦理,讲究亲疏有别。自家兄弟,当然血浓于水,十分亲密。友情也很可贵,和兄弟比较起来,究竟有一些差别。于是,我们想出一种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方式,把朋友的关系,更为加深,使其和兄弟一样,可能更加密切。这种方式,并不是从刘、关、张三结义才开始的。但是,我们最看重这一次的表现,理由有三:
刘备、关羽、张飞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作为,不但在当时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后代,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人的结拜行为,在刘、关、张身上,就称为结义,可见其不同凡响。
结拜的时候,通常都会对天发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实际上真正做到的并不多,刘、关、张却能够说到做到。尤其是关羽遇害、张飞被部将砍杀,那时候刘备已经当了汉中王,还能够不顾一切,替兄弟报仇,因而病死在白帝城,实在难能可贵。虽然说他的决定,不见得正确。但就结义这一件事情来看,遵守誓言,永远不违背,刘备是确实做到了。
关羽和张飞的武艺,都十分高强,在当时的环境,想要独立门户,自立为王,也有很多的机会。尤其是关羽,得到曹操的赏识和礼遇,远在刘备之上。但他却能够忠贞不二,不为曹操所动。小沛战败,刘、关、张失散之后,张飞在古城聚集三五千人马,也有相当的势力,后来一听到刘备的消息,也和关羽一样,马上投向刘备。这种忠义精神,使得桃园三结义,深入大众的人心。
3关羽随刘备:顺天理,得人心
人类在不懂得组织之前,已经过着群居的生活。有如没有气球以前,宇宙就已经充满了各种气体一样。那时候人类的生活秩序,取法于自然。因为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形成生活的秩序。科学逐渐发达,人类制造的气球,也愈来愈坚牢、美观、实用。但是气球里面的气体,仍然来自大自然的气体。不过是成分的选择稍有不同而已。人类的秩序,逐渐产生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汇集成了群体的共同意识,于是开始建立不一样的显秩序,却对显秩序的来源,逐渐模糊、陌生,甚至于忽略、否认。也就是对原有的隐秩序,由于无形无迹,而不敢承认;或者有意回避,把它称为看不见的手,神秘而难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