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给他机会,让他表现,是很合理的事情。但是,严格地讲,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假定有名额的限制,那么一个部门好的永远是那几个,坏的也是那几个。考绩的结果就是,激励了少数人,同时也打击了另外的多数人。这样的考绩有得也有失,不是最好的。有人问,是不是应该把好的拉下几个来呢?这是值得我们慎重考虑的。我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名额有限,每年的先进都是那几个,会让其他人感到主管偏心,或者不给他们机会。主管最好找其中一两个先进,跟他们研究,说:“你们几个表现的确好,因此每年我都是凭良心给你们好评的。可是因为名额有限,你们都占了,其他人就没有机会了,今年让给别人怎么样?”如果对方说:“不行,我好就是好,不能坏。”说这样的话,就表明他品格方面有点欠缺。假定有人说:“我就让给别人好了,给他们一个机会,鼓励鼓励他们。”就问他不会觉得委屈吗,他若是回答:“这怎么会委屈?你这么多年照顾我,给我机会,偶尔让一下也是应该的。”这样的人就值得欣赏,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弥补他,把他的名额让给实际上不如他的人,这样做可以救其他的人。
第三种理念是“我趁机要宰人”。有些主管抓到考核权,对有些人,让他连续考绩不好,把他宰掉,这样做也可以理解。如果宰掉的是坏人,更是无可厚非。如果宰掉的是好人,那就叫做排除异己。排除异己并不是考绩所希望达到的。可是我们也毋庸讳言,的确有少数人利用考绩排除异己。到最后,大家就知道,听话的人才能够留下来,不听话的就得走人,那么这个部门就会死气沉沉的。
第四种理念是“我显示我的权威,看你怕不怕,对于不怕的人,我就给你差评,让你下次怕我;尊重我的人,就给你好评”。用这种威胁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收到一部分效果,有很多人怕,但难免敢怒不敢言,长久以来还是负面的影响比较大。
第五种理念与上一种刚好是相反的,就是利用考核大做人情,谁对我好,我就用好评回报谁,因此,“你平常就要多替我做点私事,多替我分点忧,那么我就可以给你更多的人情”。
综上所述,绝对公平是做不到的,何况你那把刀挥下去,血淋淋的,对就对,错就错,到最后就会众叛亲离。所以要讲公正,而不要讲公平,以免伤害无辜。合理的不公平听起来好像怪怪的,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我们给他机会,他表现得好就上来了,表现不好就下去了,机会要给人家,不能因为他一直不好,就始终不给他机会,让他永远被埋没掉。至于要趁这个机会来宰人,是最不值得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国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看就知道,你抓着机会,你宰我。有一天风水轮流转,我也来报复。冤冤相报,也不是好办法。而想借着考绩表现威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现在大家也不太在乎这些,毕竟考绩考得好,也不能多拿多少钱。至于说大做人情,最后也没有多大用处,讨好每一个人相当于讨好不了任何人。
考绩要有连续性以免有后患
一个人现在表现怎么样,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考绩应该反映一个人的过去,决定一个人的现在,还要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未来,这样才是完整的考绩。一个人平常表现得不好,而对某一件事情非常卖力,那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就把他平常的表现都忽略掉了呢?或者一个人平常表现很好,但是某件事情没做好,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就把他一向的表现抹杀掉了?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没有注意到时间是连续性的。
我常常劝别人不要开自己的玩笑,比如拍照时把手做成一个V字形或者其他什么样子摆在前面人的头上,这样照出来比较轻松,但也非常冒险。因为你现在年轻,没法确定自己和其他人将来是不是有大的成就。万一很不幸,被你捉弄的人成了公众人物,这些乱七八糟的相片可能会刊登出来,到时你怎么办?一旦你自己将来有成就,你年轻时的荒唐事也会成为你的污点,永远也洗不掉。
一个人平时要注意谨言慎行,不要认为,平常归平常,考绩时再努力,这就是把时间割裂开来的做法。
考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是有效的考绩。
第一,考绩要真正反映被考核者一年的业绩,而不是半年或几个月。
第二,考绩要反映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
第三,要考虑到未来辅导的重点。用考绩来告诉被考核者,我们准备把他辅导到什么程度,为了配合他未来的发展,我们希望他掌握哪些重点。
第四,考绩要能够把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作为被考核者升迁的依据及分配任务的参考。
考绩一方面在考察他的过去,一方面在分析他的现在,一方面还要指引他未来的道路。对个人来讲,时间是不可分割的;对企业来讲,员工应该有连续性的发展。
第五,考绩之后,我们要给他一些实质的激励,包括给他奖金、加薪、升职、公费旅游……单就奖金来说,可以有年终奖金、工作奖金,还有考绩奖金。调薪方面,我们可以有升级调薪,有考绩的百分点的调薪,还有部门考成的百分点的调薪,或者部门预算考绩的调薪。升迁,包括晋升,也包括平调,调动可以增长阅历。公费旅游的选择就更多了。
考绩结果公布以后,就要很快给他适当的奖惩。很快的奖惩可以激发士气,拖得时间长了,刺激慢慢就淡下去了。
奖惩要不要对称呢?一个企业经常是奖多于惩,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企业更是如此,很少看到企业奖惩是一半一半的。凡是奖惩一半一半的,员工一定感觉到老板太冷酷。我们中国人从小就生长在家人的爱护中,从小就常常听到奖励的话,因此在企业里面,也常常会奖多于惩。我们可以感到,考绩不好,你给他降职,会引起他的抗拒心理,即使勉强接受,也会怠工。所以考绩好,我们往往给他加薪,给他晋级;考绩不好的,只是维持原状,很难把薪水降下来。
第六,考核的标准要求做到合理。因为标准如果太严,员工拼命努力也达不到我们奖励的标准,他就会抱怨,认为企业骗人,故意把标准定得那么高,让人根本得不到奖励。如果标准太松,就变成一种变相的津贴,容易引起员工懒惰的习性。所以企业一定要制定一套表现平平就得不到,努力工作才拿得到的奖励办法。如果一个人只是60分,拿到奖励,就太松了;如果他到了90分还拿不到奖励,这个标准就太严了;一般到70~80分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一些奖励。在奖励办法确定以前,我建议部门主管要带着部门的员工努力工作,让大家知道努力到什么地步,会有什么样的成果。
第七,企业也要改善措施来配合。这样一方面标准定出来了,企业又提供一些有利的因素,让大家可以拿到奖励,奖励才会起作用。我们也可以找出不合理的项目,让大家去思考,怎样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掉,改掉后我们就给他奖金。这种改善所给的奖金再配合绩效所给的奖金,双管齐下,企业一定进步得更快。
第八,即使要辞退人,也要让他有面子。我们要让表现不好的人走路,可以参考“中国钢铁公司”的做法,我称为给面子的“三十六计”,因为中国人都很喜欢面子,连让他走路都要给他面子。“中国钢铁公司”的章程共三十六条,而第三十六条正好是让别人走人的条款。除了副总经理以上的人员要依照聘任的契约来办,都可以不用任何理由,随时解除其职务。按“三十六计”免职的好几百人,他们的人事通报上只注明“某某某,依照企业章程第三十六条规定办理”。被免职的人要去找工作,当被提及离开的理由时,就可以说,“他们用‘三十六计’来排除异己”。这是企业给他一个借口,让他有面子而已。
我们给被辞退的人提供一个借口,如果别的企业接受他,我们何乐而不为?对这样的人,我们给他面子,只是请他走路,他如果要吵闹,就是逼我们把他的劣迹都公布出来,那他就很没面子。这样做反而会使很多人顾面子,好来好散。
中国人一向喜欢合则留,不合则去,企业也要根据这个原则,合乎企业要求的,欢迎你留下来,不合乎企业要求的,也不勉强留你,你也可以离开。这是两方面都有面子的一种做法。
台塑的“公积金”制度很有代表性,实施以来成效也很好。台塑主要从事生产,生产线的人员有生产绩效奖金,按照生产量计算。车间主任也有等级之分,按照等级来发奖金。为了避免少数人影响整体,所以台塑又设立了公积金。如果有人因为请假或者迟到,而影响到整个车间的绩效,那么请假或迟到的人的绩效奖金就要扣减一部分,放入整个车间的公积金中。
台塑认为这种公积金有三大好处:
好处之一是可以确保人员正常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否则就要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