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企业制造一批商品,为了了解市场情况,决定先出一批试用装进行促销,看看大家的反应如何。促销的任务就交给了销售部门。销售主管并不了解这次促销的目的是按照正常的渠道去推销,看看销售的比例有多高,看看顾客的反应如何,结果销售主管就拿回去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一夜之间试用装全部“销售”一空,业绩很高,但最后失去了促销的目的。企业根本无法了解人们到底喜不喜欢,也不了解销售渠道正不正确。计划是很好,但是因为执行的人根本不了解计划的目的、用意何在,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第三,执行过程遭遇意外困难。遇到计划的困难,这是常有的事。当然了,如果能用心解决,最好;如果解决不了,是不是要变更设计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所有的计划都要坚持到底,还是一有困难就可以变更,甚至做不好就算了?
第四,成员的意愿突然降低。刚开始大家一看这个计划,士气高昂,可是,慢慢感觉到上面好像注意力转移了,支持的力度也小了,再加上碰到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就由热忱变得冷漠,最后拖拖拉拉。
第五,能力不足。这实际上是执行的主要障碍。
假如因为上面这五点导致执行不力,就不能归咎于中国人不敬业、品质不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有办法解决。
在上面的五点中,领导问题已经讲得很多,不重复了。第二点,大家对计划不了解怎么办,是不是要暂停下来,把作计划的人找来沟通一下?其实最好不要这样。我们应该在实施以前进行充分的沟通,沟通好了才开始执行。但是,执行时还是有不了解的地方,再请作计划的人来说明,这也是必要的措施。
第三点,执行过程中遭遇意外,大概有三种可能情况:
其一,作计划的时候有预测的成分,可到了执行的时候发现事实有偏差,不一定是预测的方法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有突发事件才产生大幅度的偏差。
其二,各种条件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使我们措手不及。
其三,在执行时发现了一些根本没有考虑在内的因素。
比如,生产计划作好了以后,原本找得到工人的,现在找不到了。很多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对他们说:“假如你需要30个工人,现在只找到20个,那就让20个人去做吧,不要管20个人合不合理。找到30个,30个就合理,找到25个,25个就合理,找到20个,20个就合理,不然怎么办?”可见合理是变动的。
我们执行的时候难免遇到困难,有问题不要轻易调整计划,但也不能绝对不调整。要尽量克服,使它能够顺利,万一不行的话,只能暂停,也可能从此一直停下去。暂时性的停止,其实就是延后。如果无限期拖延下去,对大家都有坏处,这就需要壮士断腕,把这个计划放弃,也是一个选择。
第四点,成员的意愿降低该怎么办?就好像轮胎本来是很有气的,但是用的时间长了,会漏气,甚至破了个洞,气全跑了,这时候我们常用的办法就是打气。高层主管要常常关心执行的人,实际上就是去打气。气不要太足,太足会爆胎;也不能太少,太少行驶起来就会吃力。
第五点,能力不足的时候,就要培训。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从执行的角度说,为了执行顺利,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执行之前,希望大家能够用心研究主管的个性。如果主管能够放手,我们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作主张。如果主管事必躬亲,我们就样样向他汇报,才能得到他的支持。
2要了解同事的心理。看看士气怎么样,他们有什么需求,有什么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
3把有关的人找来,把计划的主旨、内容都进行充分的沟通,同时我们要了解一下大家的能力到底够不够,如果不够怎样来提高。
4把工作流程仔细梳理出来,使大家都有所遵循;把时间好好分配一下,让大家有时间概念,自然到时候会加快步调去完成。
5在执行以后,要感谢所有有关的人。还要说明一下我们达成的比例如何,把执行过程所发生的事重点提出来检讨一下,让大家积累经验。有特殊的心得,讲出来让大家分享,有缺失也不要隐瞒。勉励大家以后能够更进步。相信执行前后都把工作做到位,一定会使执行越来越顺利。
有效执行要注意过程控制
控制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控制是一种比较严肃的说法,如果讲得轻松一点,就是影响。一般来说,人们对控制都相当反感,尤其是中国人,特别不喜欢控制,也不喜欢讲控制。因为把控制讲得太清楚,别人就会认为你是控制专家,对你敬而远之。所以,把控制讲得很清楚的人几乎都对自己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