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烟与火(1 / 2)

    番外:烟与火

    *

    三年前。

    窗口向东, 晴天的晨光早早洒进来。

    陈戎醒了,躺在床上没有起。

    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她打了三个还是四个电话,讲同一件事:“我们家陈戎上了省重点高中。”

    很神奇, 这几遍的语气声调一模一样, 仿佛是拷贝的。

    不是高考大捷, 这样到处发通知的家长比较少见。母亲已经把一切寄托给他。

    门外清静了,他才坐起。

    底下的这张硬板床, 只要他一有动作,就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动。如果遇上需要处理的特殊日子,床板震起来地动山摇。当然,打桩一样的晃动只有母亲不在家的时候才响。

    阳光照亮白墙, 上方挂了一幅水彩画。那是即将坠落的悬崖。

    画风抽象,不写实。他不能让母亲发现,这是一幅负能量作品。

    他下了床。

    刚才下压的床板猛然拱起,又发出一声响。

    这是几十年前的旧房子, 房产证挂了他外婆的名字。

    二室一厅,足够他和母亲居住。

    他母亲的生活是这一带最阔绰的。她离了婚,但日子停留在过去。她吃好的穿好的,没有车,出门却一定要坐出租车,她不愿意去挤公共交通。

    她说, 夏天这么长, 车厢全是汗臭味。

    家里对她很容忍, 不给她半点刺激。

    母亲有惊人的姿色, 交了一个富豪的男朋友, 几乎要谈婚论嫁了。

    但陈戎过得很拮据。或许不是拮据, 而是, 富豪和他没有关系。就算母亲再婚,他也不是富豪的儿子。

    这么多年,他没有和母亲提过,要换一张舒服的床板。他习惯了这样的“嘎吱”声响。

    有声响时,他觉得自己是生动的。

    陈戎去厨房倒了一杯水。

    到处不见母亲的身影,但煤气炉的火仍然在滚。

    母亲生病以后,经常丢三落四。

    他关掉了煤气炉。

    出来见到,母亲喜欢的那个包包不在。他知道她出门了。

    陈戎也要走。

    街口有一间铺面,极小的店。门面不过两米宽,里面很狭长,估计有四五米。

    这是一间花店。鲜花在局促的店铺里非常拥挤,店主经常把花摆到人行道上。

    陈戎到了花店:“珍姐。”

    珍姐是花店的老板娘,三十出头。她五年前租下了店铺,至今卖花。

    陈戎暑期在这里打工。他未满十六岁。珍姐对外不称打工,说他是她的弟弟,过来打打下手。

    她每个月给他 700 元薪水。这对于学生的陈戎来说,已经是巨款了。

    “陈戎,来。”珍姐把一张小卡片拿过来,“这是今天上午要去送的地址。”

    “嗯。”

    珍姐见到他鼻头的汗,抽了张纸巾过去:“擦擦再去吧,也没那么急,天气太热了。”

    陈戎拿下眼镜,用纸巾盖住了自己的眼睛。

    珍姐回过头来。

    少年眼睛细长,不像桃花那样饱满,但又没有丹凤那么窄,更像是一枚橄榄。才十五六岁就有这等风华,长大还得了?

    但想到陈戎母亲那样惊人的美色,珍姐就不奇怪了。

    *

    陈戎戴上头盔,把花框绑在后架上,骑上电单车出发了。

    去的第一家,是一个固定地址,在一幢办公楼。对方是白领,但每天她收花的神态都不是很高兴,常常敷衍地接下。

    第二家,才送了三天,是一个男孩。男孩很惊喜,因为他至今都不知道送花的是谁。

    送的是向日葵,男孩问花语是不是无法表达的爱?

    陈戎也不知道,他随口应声:“嗯。”

    他送花的地址大多是附近,不会超过五公里。这里是老城区,人员密集,但也有几条街,建的是老房子,路是几十年前的,不宽。整一条路没有公交车站,也没有人行道,房子的门像是紧贴路面。

    除了两边居住的住户,其他人几乎不走这里。

    陈戎的电单车窜得飞快。

    他过来这边,给一个老太太送花。这是退休的老教授,有次过马路的时候,被陈戎扶了一把。

    陈戎偶尔来这里请教功课,顺便给老太太送花。

    老太太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于儿子,她只说三个字:“败家子。”

    她一个人住在老房子,花是孙女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