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七府蝗灾?!”
朱标来到御书房,刚讲了八百里急报的内容,朱元璋一把夺了他手中的急报。
这一看之下,朱元璋的神色现出些许沉痛、哀伤。
北边用兵,地方水患,盐务繁乱,这又出了个七府蝗灾,一堆的大事挤到了一起。
朱元璋从不是怕事的人,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朱元璋何曾在意过。
可这是蝗灾呀!
有仗就打,违法可追,水灾可挡,唯独这蝗灾是任谁都没折的。
蝗灾一来,这一年就是颗粒无收,百姓无衣无食那是必然的,即便赈灾及时,也难免会有大量难民死于庇护的路上。
这可是七府之地,哪怕朱元璋倾尽所能,也难保七府百姓全员呐!
“唉……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朱元璋长叹一声,缓缓将这急报放在桌案上。
望向朱标说道:“令户部筹备钱粮,兵部集结两万大军,吏部……由你亲自前往赈灾。”
“父皇,国库……。”
朱标刚开口,朱元璋的大手已经拍在了他的肩头,谆谆善诱道:“你是太子,也是大明未来的皇帝。”
“朕从不要求你文武双全,但你必须能治国,会治国。而治国,就一定要亲民,一定要懂得百姓需要什么。”
“待朕百年,你就稳坐京都,外战、内乱自有你那些弟弟们去打。你要时刻记住,民为本,民生为重。”
“为君者,可狠,该狠,但绝对不可对百姓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千古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
“我朱元璋是从百姓中来,也定然要守护好这天下的百姓,若有一天忘了根本,那也就是我大明将灭之时了。”
“仗什么时候都能打,大不了我朱元璋再等几年。可这是蝗灾,蝗灾最是无情,蝗灾之下的百姓可等不了。”
“儿臣明白了。”朱标面色肃然,转身向外走去。
“父皇心心念念的北伐要就此停止吗?”朱标走出御书房,低声喃喃自语。
北伐,打的是元朝余孽,打的是时常骚扰边疆的蛮夷。
这是朱元璋的执念,也是大明百官的执念。
可为了赈灾,朱元璋不得不暂缓北伐。
唯有暂缓北伐,才能腾出钱粮保证七府赈灾所需。
至于为什么让朱标亲往,那自然是让朱标体察民情,以后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体恤百姓。
“此时若将北伐军撤了,那元朝余孽……。”
朱标越想心中越是烦乱。
这元朝余孽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总在边界晃悠。
今天跟这个游牧民族为伍,明天勾搭另一个势力,总在想方设法侵入大明疆土。
如今大军也不过刚刚到了边关附近,一旦撤退那元朝余孽必然携势而来,那……。
朱标有些头疼,也没回议事厅,直接出了皇宫上了马车返回了太子府。
回到太子府,朱标见了太子妃随口问道:“今日府里怎么这么安静,允炆呢?”
“允炆说想吃葡萄了,正巧驸马府的葡萄熟的晚,我就让他过去看看,也顺便见见他三皇姑和皇姑父。”太子妃一边帮朱标更换便装,一边柔声回应着。
“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