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跪下道:“臣叩见大王威仪。”
又抚掌大笑,笑罢大哭,哭罢大笑。
如此三番四次。
众大臣见了,都是议论纷纷。
只道是两个疯老头子,见两人疯癫至此,都摇头叹息。
两位老儿一时哭哭笑笑良久,这才又一次朝苏子奕叩首道。
“臣伯夷,臣臣弟叔齐,再拜大王威仪!”
大臣们听见是伯夷、叔齐两兄弟,不由肃然起敬。
苏子奕也步下王座,丝毫不嫌弃二人遍身脏污,执了两人手道。
“孤等两位先生久矣,今两位先生果至。”
“有两位先生这样的忠臣之士,我大商复兴指日可待!”
一番话说的殿中大臣都是面红耳赤,默默无言。
伯夷、叔齐见苏子奕如此礼贤下士,亦泪流满面道。
“大王,臣们闻知您出山,不顾道路艰辛,星夜至此。”
“又恐大王也是目中无贤之人,故出此下策,还望大王海涵。”
苏子奕道:“孤先时就闻两位先生大贤之辈,不以权势为惧,今果见如此。”
“孤心甚慰,又怎会加怒于两位先生?”
苏子奕又见伯夷、叔齐兄弟二人衣衫褴褛,知道二人过的艰辛。
便又吩咐左右侍从道:“与两位先生取两件锦袍来。”
伯夷、叔齐听得,忙推辞道:“大王,臣兄弟二人自有衣食来源,有劳大王盛情。”
“但臣兄弟二人并无功绩于国,不敢受此食禄,大王请收回。”
“臣今见大王复出,想武王不日可收服,臣等心愿已了,这就回去。”
“只大王听臣一言,不可再亲小人远贤臣,亲美色远国事,此乃亡国之兆也。”
伯夷、叔齐说罢,竟互相搀扶着,就要离开。
众大臣见了,都急急挽留,再无刚刚小瞧之意。
商容也道:“两位先生听我一言,今日人丁凋零,统共只有殿中十来位臣子。”
“正是用人之际,还请两位先生留朝。”
“此是于国奉献之事,何如国家危急片刻,两位先生反倒逃避责任呢?”
伯夷、叔齐听了,都觉的有理,一时无话。
苏子奕见伯夷、叔齐两人有犹豫之色。
便当场点明道:“两位先生可还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说无妨!”
伯夷、叔齐二人见龙德殿中空空荡荡,总共只有十来位朝臣。
全然不似前时辉煌,终究爱国之心作祟。
纷纷叹口气道:“大王既然有言,国家有需要臣等,臣等焉有推辞之理?”
“臣们便留下,为国家出一己之力。”
苏子奕听见,不由心下大喜。
有道是疾风之劲草,板荡识忠臣!
当即就道:“著封伯夷为贤国公,叔齐为济国公。”
“与商丞相共管朝中大事。”
伯夷、叔齐二人听了,还待推辞。
见苏子奕面色坚定,料推辞不得,只的受了。
且说伯夷、叔齐二人投奔苏子奕之事传至宫门外,一时轰动朝歌。
都道伯夷、叔齐二人贤名在外。
此二贤士都投苏子奕麾下,那说明人王确实有明君之相。
一时之间,朝歌有识之士都有一二分投奔苏子奕之心。
但见周武王大军不退,便都在观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