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正司之中还有这等人物?放在舒坦的日子不过,要去前线与厮杀汉一起?”史弥远觉得奇怪,“谁家的?”
赵汝述也是宗室,对宗正司自然了如指掌:“不是大宗正司的,是西外宗正司,秦悼魏王(宋太祖三弟赵光美)后人,已故昌国公赵公俊长孙、朝奉郎、西外宗正检察使赵召夫。”
郑清之心生感慨,史相的这些心腹掌管天下军政,选择前线制置使时,竟然只问门第与人情,没有片言涉及此人的才能。他心中实在不愿与这些人为伍。
史弥远点点头,抓过一个茶杯饮了一口:“此人倒是有胆色,放着宗室不做,要去前线博取军功,但光有胆色还是不够,可以让他去楚州,但不能做制置使,这回制置使要找个能独挡一面,能带兵的,山东那些骄兵悍将可不好把控。”
史弥远转头冲着郑清之问道:“文叔,你有何人推荐?”
郑清之正色道:“军国大事尽由恩相定夺,下官愚笨,唯有多听、多看、多想,不敢妄加置喙。”
“嗯嗯。”史弥远满意得点点头,笑问道:“文叔果然是个稳重的性子,你今天进宫了?”
郑清之心中咯噔一下,脸上确实毫无波澜,应道:“是,官家练字让我过去随侍左右。”
“有说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史弥远问得很随意。
郑清之却小心翼翼:“慈宪夫人思念小儿子,有个小黄门说许岸与之长得相像!”
他不打算隐瞒此事,也隐瞒不住,但故意用上了戏谑的语气。
“哈哈,慈宪夫人想儿子想疯了。天下长得像的人可不少。”史弥远笑着摇摇头,显然对官家这些事情没什么兴趣,转而又问道:“我听说端明殿学士赵方的两个儿子的文章都是你教的?”
郑清之一怔,心想怎么今天官家与史相都问道这事,轻声回道:
“正是,赵端明长子赵范、次子赵葵均是国之栋梁,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史弥远点点头:“赵氏兄弟也算咱们自己人,你把赵葵找来见我,他是个知兵的,应当是能镇住那些骄兵悍将。”
他这一句话说出,屋内其他人顿时闭嘴,立即知道史弥远想在淮东重用赵氏兄弟。
史弥远看着郑清之,想了想又道:“文叔前些年一直说想多多历练,让你做个给事中也屈才了,过了年,薛会之来中书帮我,郑文叔去枢密院。”
他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满屋子的人都惊诧起来,这意味着,薛极就要入相了。而以郑清之现在的身份,要是进了枢密院,那就是顶替现在薛极的签书枢密院一职。
薛极喜形于色,郑清之却是沉稳大度。
一个心腹又问道。“恩相,许岸怎么处置?立下如此大功,我看此人不在李全、彭义斌之下,假以时日必也是一方枭雄。”
史弥远嗯嗯两声:“我打算封许为忠义军副都统制如何?”
众人微微一思索,如今李全是忠义军都统制,当初彭义斌、盱眙四大将都是副都统制,这便是要让许岸与他们几个平起平坐了,这也要做实许岸继承彭义斌地位了。另外只封副都统制而不是都统制也是给李全留着后路,毕竟李全还没和大宋撕破脸。
“只有副都统制么?”薛极此刻心情极好,说话更直接:“恩相,若要让许岸来制衡李全,仅仅一个副都统制还是不够,不如直接都统制,再加封个节度使,这样才能压李全一头。”
“啊!”屋中众人都吃了一惊,连郑清之都吓了一跳,他心中一盘算,便马上明白过来,薛极这不是为了许岸,是为了李全,只要能打压李全,薛极是不会留力的,他的学生章梦先死在楚州兵变之中,薛极对李全可以说得上是恨之入骨。
郑清之心中一跳,忽然觉得是个一石多鸟的好机会,即可完成官家的任务,又不至于让史相觉得太突兀,想到这里,开口道:“薛端明所言甚是!恩相,许岸可封节度使,将山东州县许之,才能制李全而守山东。”
“区区一个从义郎直接升到节度使?”梁成大在一旁咧了咧嘴。
薛极冲梁成大冷冷道:“又不是内朝官,各地羁靡州那边观察使、团练使多了去了,也没人说什么。”
郑清之也附和道:“恩相,李全在山东颇有人望,不给许岸一个节度使的头衔,怕是压不住李全。”
史弥远这才点点头:“你们谁愿意去山东一趟,看看这许岸到底是何样的人物?若是值得栽培,把他扶植起来,对抗李全,也不失为一个方略。”
山东正在打仗,这些朝廷高官可没人愿意这个时候走一遭,史弥远这么一说,众人都沉默低下头。
史弥远脸色一沉,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郑清之身上:“文叔,你如何?”
周边众臣子脸上如释重负。
郑清之拱手道:“恩相若是不弃,清之愿意走一遭。”
史弥远缓缓点头:“我想拔擢赵葵为下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楚州,一是赵葵确实有才干,二是听说赵葵与许岸是故交。你去给我看看,这许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清之恭敬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