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史湘云,要去溧阳(1 / 2)

贾赦缓缓进了荣庆堂,鸳鸯赶紧上前,替贾赦去下他身上的貂皮大氅。

贾赦缓缓道:“孩儿这个主意,请母亲参详一番,看看可还合适?

孩儿之意,先稳住蓉哥儿,也不提他不再是我贾氏子弟之事,更不论甚认祖归宗一茬儿。

先让他尽心守护祖坟宗祠,就说,日后少不了他的好处。

若是他借机要挟,那就先拖上他几年再说。

以后,着实拖不过去之时,就说请他不必认祖归宗,且先在外面开门立户,权当是我贾氏的一支隐宗。”

封建社会,家族规模越大,其势力也就越大。

有了血缘关系的束缚,有宗祠宗法的管束,有了族老的管教,一个大宗族要想扶持一个人出人头地,就会变得很容易。

要是宗族长老们,觉得你说一位可塑之才的话。

就会以举族之力,供你读书习文。

什么入学束脩、购买笔墨纸砚、去好一些的书院进修、甚至赶考盘缠,都倾力相帮,给你全方位无死角的支持。

等到你中了进士,族里还会集资,替你在京师各衙门上下打点,以帮你图谋一个肥差。

等到你走马上任了,自然不能便宜了外人,什么门子、长随、账房、小厮,都得是族里替你一手安排。

就业不容易啊,要想进衙门当个肥差,那就更不容易了。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必须得跟着你升天’的由来。

为何很多官员,并不是不想奋发,一开始也打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最终,却对手底下的那些杂役们,无可奈何的由来。

是灯下黑,他们不知那些腌臜勾当么?

非也。

只因那些杂役、门子,一种是当地老吏子弟,世代传承而来,这种人在当地根基深厚,官员也惹不起他们。

要不然,让官员“被”病死、“被”淹死,真不稀奇。

哪怕不来这么狠的,他们有的是歪招,让人生地不熟的官员们疲于应付,心力憔悴!

还有一种,就是这种族里派来“沾光”的人了。

这些人,也惹不起:不是堂兄就是堂表兄。

惹毛了他们,四处散布官员的糗事、丑事,给官员的正敌递刀子...还愁弄不死他?!

又比如,族老要是觉得某人适合经商,那他就只能去乖乖的经商。

所得利润,绝大部分得族老来安排、分配,由不得他做主。

敢不听话?

试试看,那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将他赶出祠堂,他一辈子就好比那流浪的野狗,谁都嫌弃他、谁都可以踹他一脚!

就连他的儿孙,都别想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再严重一点,去官府报他一个“忤逆不孝”,那接下来,等待他的,必定就是地狱级别的后果。

更有甚者,直接私刑伺候!

将他打死在祠堂面前,都不是甚了不得的大事儿!

民不举,官不究。

觉得委屈吧?

那也得给我忍着!

三叔公,二大爷,可真不是牙口不好,就弄不死人?

但后来,朝廷也感到那些过于庞大的宗族,会影响到朝廷的威严,甚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因此。

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都在严厉盯着那些,太过于庞大的家族,并强令它们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