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切都是钟离昧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汉军中只有牛鸿等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刘邦之手杀掉这两个人。
刘邦果真上了当,斩了牛鸿、恒公。
等到事后刘邦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
结果,初次水战,刘邦的水军,便小败了一场。
在路上,楚军的大本营、由于无法发起的攻击。
又正值雨季降临,大雨在低地泛滥,道路泥泞,使得这片地区不能通过了。
刘邦的汉军也料到了这条进攻线路,扼住河口,楚军是一时不能前进的。
但钟离昧就战况求助于熟悉当地,且早先和汉朝有过争执的地主。
那帮人告诉钟离昧,有一条通往秦时废弃的前沿领地的废弃道路。
从那里、军队可以行经无防守的地带,在汉军最想不到的地方予以攻击,若如此做,一仗也不用打、就能打败汉军的路上营寨。
钟离昧听完,大喜过望,采纳计划,回师此地,命部下在水边的路上树立标志,写上:“中夏时节,道路不通。我们等秋冬了再进军。”
用以迷惑汉军。
汉军哨兵看到标志,相信楚军真的撤军了。
如这帮地主所料,汉军大为失算,以为任何人都不能穿越险阻而来。
项庄又建议“兵贵神速”,要钟离昧丢下辎重,迫使军队轻装前进,以免拖后腿和警醒敌军。
钟离昧用了此计策。
汉军无论如何没想到钟离昧会出小道。
在地主们的带路下,钟离昧率军轻装,他们攀越山脉,到达汉军后方,这时钟离昧军已经包抄了汉军的部分防守营寨,正沿直线前进,即将把敌军的领地一分为二。
钟离昧一直急行军,到距离汉军的山附近,汉军仓皇集结骑兵,向南迎敌。
两军在遭遇。这是场遭遇战,其实也是场决战。
如果钟离昧战败,那么全部楚军势必难以撤回,因为他们没有退路。
如果汉军前锋陆军战败,那么他们的前沿城池势必失守。
汉军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楚军的到来却措手不及,而且和其它敌人一样,他们一时间仓促,所以、就变得单兵能力强,但整体作战弱。
楚军的优势是出其不意,且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和精锐骑兵,不过他们经过一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没有过来,难以及时赶到,面对多于自己的汉军,很多楚军将士们也都感到恐惧和发怵,希望等待后续部队
虽然,楚军“左右皆惧”,众人请求缓战,但是,钟离昧力排众义。
要趁着敌阵不整而急速出战。
敌阵不整的战机会稍纵即逝,这时候,项庄也劝战,他的语气也就非常奋发。
钟离昧在上观敌阵时,看到汉军军军阵不整,又看到项庄的劝战急攻,便壮之。
终于,他做为临时楚军统帅,采纳了项庄的建议,下定决心,选择急战。
于是、楚军临时获得了钟离昧的命令,皆离开了陡峭的山坡,来到了山谷之中,指挥先锋部队冲向敌阵,楚军的精锐骑兵与汉军骑兵在山下一场血战。
钟离昧、项庄皆争勇,大混战下,由于汉军阵型不行,便败下了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