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秦灭其他五国至少都是有递国书,然后再开战的,这不宣而战不是正理。
“递国书?”秦王政看着这些腐儒大臣居然没有反对,毕竟一个最强大的国度要是不宣而战,那不是偷袭吗?之后的史书记载也不好看。
可递国书又会影响王贲直接从燕国攻入齐国的举动,但也不是没有一石二鸟的方法。
“那让寡人的长公子亲自去向齐王宣战吧!”秦王政的方法便是让扶苏带着宣战的国书去齐国都城下。
那时候再宣布秦国和齐国宣战的事情,至于齐国那时候还剩多少土地和兵力,那就看齐国国君自己的本事了。
反正秦国让王室嫡长子去递交国书已经是绝对的重礼,史书上也没办法说些什么!
听到秦王政要派公子扶苏过去,这些腐儒大臣的目标一下子便更换了,毕竟他们这一批也都是公子扶苏一派的。
公子扶苏屡次立大功却迟迟没有封为储君,这是秦国朝堂之上大部分人有些不满的地方,要知道公子扶苏的功劳放在秦国任何一个时期,都应该立为储君了。
更何况公子扶苏就是秦王政的嫡长子,不管是立嫡立长立贤,公子扶苏都是当之无愧的储君人选,可秦王政就是不愿意把储君的权力给公子扶苏。
并且公子扶苏血脉也极其高贵,说句不好听的,公子扶苏的王室血统比自己父王还要纯净,毕竟秦王政的母亲一开始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妾。
这是无需争论的事实,若不是秦庄襄王攀附上华阳太后,那秦庄襄王根本没有摸到储君的机会。而秦庄襄王要不是子嗣太少,秦王政也对华阳太后恭敬有加。
深得华阳太后的喜爱,并且在相国吕不韦的扶持下,秦王政也登不上这个王位。
可公子扶苏是谁,以血脉论他的母亲一脉是楚王室,是秦王室和楚王室两个最强大王室的结合,当之无愧且理所当然的统治者。
所以便有大臣重新讨论起立储君的事情:“王上,储君乃为国本,今公子扶苏有大功于秦,况且又是王室嫡长,臣恳请王上册立公子扶苏为储君。”
一听到这句话,几乎所有公子扶苏一派的大臣都看向这人,论身份,百官之首的王绾或者军方领头的王翦,都比这人有资格劝立。
可眼前的机会并不多得,毕竟秦王政一旦拒绝立储君的提议,又是一段时间不能再提了。
所以支持公子扶苏立为储君的大臣们居然在一瞬间都出列了,他们已经从原来差不多的朝堂半数开始逼近三分之二。
这个人数可以说连秦王政都有些没想到,什么时候自己的长子居然有了如此高的威望。
其实这里面还要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公子扶苏一派的,可公子扶苏用自己在战场上和战后的治理才能征服了他们,秦国有如此贤明的公子,为何还要去选择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