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的仆从都很识趣的避开庭院里面的公子夫妇,让两人安安静静的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空闲时间。
隔日,扶苏来到了郡守府,看着还在办事的陈平、诸葛亮,扶苏拿出了他这几天想好的一个事情,想让他们去处理一下。
于是扶苏把他们两人叫来,看着这豪华的两人组,扶苏觉得这事情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手到擒来。
“陈平、孔明,我想让你们两人去完成一件事,”扶苏把自己袖口里面的竹简拿了出来:“这是我准备建立的常平仓,你们看看!”
两人便把扶苏递过来的竹简仔仔细细的看清楚,上面的提议让初出茅庐的两人都有些惊为天人。
公子扶苏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名为‘常平仓’的事物,常平仓平时可以用来存放粮食。并且在农民丰收之时可以多购买一些,保证不会谷贱伤农。
而遇到饥荒可以发放陈粮赈灾,可以用仓库里面的优粮与市面上的高价粮竞争,让粮价平息下来。
并且如果发生战争,常平仓里面的粮食,便可以第一时间发送到前线,为前线的粮食进行补充,以免粮草不足的情况。
公子这个想法是以官府为主,来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
读书众多的两人自然明白,其实常平仓源于法家的代表人物,魏国相国李悝在魏所建立的平籴。
即以魏国官府于丰年购进粮食来进行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的政策。并且范蠡和《管子》也有类似的思想。
他们两人四目相望,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尤其是在公子扶苏所都督的八个郡里面,有三个郡直面北方游牧民族,东边还要给伐燕军队供给粮食。
“公子高见!”陈平年龄比较大,认识公子扶苏时间更早,现在的官职也比诸葛亮大。
所以陈平先行一步回答道:“这政策于国而言,有利于安稳;于百姓而已,有利于生活。”
诸葛亮一旁点头赞同道:“并且有常平仓的粮食支撑,可以调动多少军队战斗,便更加有数,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而导致前线失利。”
两人不约而同的赞成了这项提议,毕竟这‘常平仓’制度,怎么看都是领先时代的存在,于国于民都是极好的。
扶苏也点了点头,这个常平仓是他想了许久还是决定推行的制度。
一个制度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人一定要学会两面性的看待问题。
常平仓优点显而易见,便是两人所说的那些,并且常平仓制度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基本已经完善了。
甚至某鹰酱丑国都把这个制度学习了过去,运用在他们历史上最强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的新政里面。
可是常平仓的弊端也很明显,那便是后世有的时效性,古代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比如巨鹿郡今年丰收了,可当地的粮吏并没有那么多钱收购多出来的粮食,而一层层上报到最后,能不能及时赶上出售便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