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在看到李靖、李左车两兄弟的时候,想起了李牧。又因为系统的图鉴功能让扶苏想到一件事情。
那便是自己可以在赵地建靖远庙,里面将会供奉秦、赵、燕三国保卫国土,抗击匈奴、东胡的名将和义士。
至于九原郡那些已经变成自己领民的匈奴牧民,扶苏倒不怕他们因为这个而背离扶苏。相反,以匈奴人爱好武勇的性格,他们反而很愿意去祭拜这些勇士。
于是扶苏便让郭嘉提笔,把这件事情报给自己的父王,秦王政。毕竟扶苏要建立的不仅仅是在自己现在都督的八个郡。
还有其他北边的边郡,甚至燕国刚被征服的土地上也能建靖远庙,加强诸夏内部的自我认同感。
扶苏准备弄主祭和从祀,主祭的当然是秦赵燕三国最出名的抗胡将领,而从祀的名额就多了,之前战死马县的甘历,扶苏肯定是要给一个从祀的资格。
这也是鼓舞边郡的官员们别在守土时惧死,这个时代留名百世,可比高官厚禄有吸引力。
郭嘉在帮公子扶苏写这个申请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另一点,公子这一招,可以说是紧紧把军功贵族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了啊!
哪个军功贵族不想自己或先人能成为靖远庙的从祀乃至主祭,享受万千百姓祭拜,留下英名于万世之后。
而秦王政自然也会想到这一点,可他只要同意公子扶苏的观点,他便能让手下的军功贵族更加听话,甚至可以用这靖远庙的名额来减少应该给的赏赐。
只不过扶苏要求的就是秦、赵、燕三国名将、义士都在里面便可以,至于自己父王要往里面加什么人,那是他作为君王的权力。
或者说这何尝不是一种交换,以秦王政现在就能获得的忠诚,换取公子扶苏在军功贵族里面的声望。
虽然扶苏把这申请的奏章发了上去,可像自己管辖的代郡还有雁门郡、上谷郡,扶苏便有权利直接建庙主祭李牧。
于是扶苏便召集代郡的工匠开始建庙,而发往雁门郡的命令也要写清楚,让白令郡守别在这种事情什么太过节省。
要是最后变成靖远庙形象还不如破茅庐,那雁门郡百姓只会认为秦人不尊重李牧将军,扶苏的本意便要大打折扣。
上谷郡郡守扶苏并不认识,但应该不是向白令郡守一样的卫道士,白令郡守这样的卫道士,一个时代有一个已经很了不得了。
扶苏在命令里面陈明要害,让上谷郡郡守以祭奠秦国各位将军的庙去设计,然后里面字肯定都要用秦字。
现在,扶苏已经决定,要在秦王政统一天下文字时,先把自己都督的几个郡先改了,做到秦赵同源。
接下来几天,代郡政务还是继续交给荀彧,扶苏带着郭嘉就去现场看靖远庙的进度。
毕竟不是后世的建筑物,古代建筑物还是要粗糙许多,短短几天时间,靖远庙的雏形已经建完了。
扶苏突然想到一件事情,等把李牧的雕像放到里面后,再带李靖、李左车兄弟过来,应该能给他们一个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