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 / 2)

        陆含之说道:“有什么想哭的?我二哥二嫂只是暂时出去一趟,很快就能回来。”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计划,就是不入东海境内,就会安排一场劫杀。

        这场劫杀会在苏婉凝之前,否则会很被动。

        不过这件事陆含之和宇文琝暂时没有对小书房成员透露,他们只要负责京城动向就可以了。

        陆含之假装对一切满不在乎,仍是往来于京城与长京大河之间。

        他在争分夺秒的再做一个任务,再做一个就有十个宝箱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十这个数字十分执著。

        攒够十个宝箱就开,一键全开!

        我就不信了,十个宝箱都开不出大阵。

        太子府,苏婉凝消沉了大半年,终于重新露出了笑容。

        这笑容是从心底里溢出来的,因为她终于把自己的备用线路给铺明白了。

        楚亲王离京,安亲王相送,这怎么看都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她难得的给太子炖了一碗鸡汤,这些日子以来,她为了给自己恢复精力,已经把太子吸干了。

        府内丫鬟婆子也都被她控制的差不多了,如果她再铺不好剧情,就要想办法去外面找人。

        可惜,除了宗和,最近没什么得用的男人。

        好在宗和自小习武,精力旺盛,宗干也吩咐了下来,让他不遗余力的帮自己。

        于是,这两个月,她把自己养的娇艳欲滴,水水润润。

        说起来,她也不愿意找外面那些男人,谁知道他们干净不干净呢?

        又不是皇子王爷,金尊玉贵,她想都不用想便会笑纳了。

        当初她莫名得被这个仙人附体的时候,便曾告诉她。

        若要供应仙人正常存活,便要有足够的精力。

        获取精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从常人那里吸取,但吸取的能量比较有限。

        最主要的便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男人,而且必须是精壮有力的年轻男人。

        她的第一个男人并不是太子,也不是宇文明极,更不是宇文璟。

        是谁呢?

        甚至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

        可是重要吗?

        想要维持美颜盛世滤镜,她必须得这么做,否则滤镜一破,她原本那丑陋的容颜就会重现。

        她现在这张脸,苏婉凝的脸,是个男人都喜欢。

        肯定也包括……他吧?

        一想到当年那人眼中的冷漠,苏婉凝便心如刀割。

        她是小姐的陪嫁,陪嫁都是要收房的,为什么他不肯收了自己?

        一想到这里,苏婉凝便随手拿起一个茶杯,猛然扔到了地上。

        左右你也不过是个郎中,哪怕再受皇上器重,还能大过皇子去?

        此世我不动你,不过是看在上一世我对你有情的份儿上。

        待我做了皇后,我看你不乖乖的臣服在我的石榴裙下?

        想到这里,苏婉凝微微勾起了唇角。

        她这一世,也算阅人无数,看来看去,还是他最合自己的心意。

        可惜,哪怕是这一世,那人依旧是个榆木疙瘩。

        待他日,自己成了后宫之主,就把他宣进后宫,专为自己诊治。

        苏婉凝越想心情越好,端起手里的鸡汤,去了太子房里。

        陆含之这几天一直在忙着造桥,他对浮桥的认识,始于一次鲁地之行,黄河上的浮桥。

        那浮桥可随着水位上涨而上涨,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

        其上行走的货车汽车大卡车竟能穿梭自如,承重能力很旨。

        而其下便是一艘一艘的浮船,横托起浮桥的桥面。

        陆含之曾在长京大河两案问过在此行走的百姓,哪怕是涨水之时,以他所修建的浮桥的浮力,也不会被大水冲垮。

        不过哪怕是涨到必须拆除桥面的地步,待水位下降后,那桥还能继续拼插上,十分方便。

        浮桥不同于吊桥,吊桥的承重力太差,只能行人,不能行车。

        浮桥就不一样了,它桥面宽阔,不论行人还是行车都没有任何问题。

        陆含之拿着图纸和尹琮指指点点着,隐字一号就站在他们身侧,贴身护卫。

        每次只要隐字一号出现在陆含之身前,众人便都知道,肯定是宇文琝离京了。

        安亲王夫夫感情好,所以每次安亲王离京,他的贴身护卫隐字一号都会留在京城贴身护佑安亲王妃。

        尹琮是一个对于工匠手艺十分感兴趣的人,宇文珏走了,尹琮便成了陆含之的新小跟班。

        尹琮两眼放光,觉得陆含之简直是个天才,难怪宇文珏一直跟在他身边,他也要跟着他多学些东西。

        重点是还能多和大师兄呆一会儿,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京中风云再起,就在宇文珏和宇文琝离京的第二天,皇帝早朝,便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

        皇帝看着满朝文武,开口道:“朕,欲封东瀛小世子宗源为后,众卿以为如何?”

        满朝瞬间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