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台上我的命令,旗手向各个兵阵传达,顿时阵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吼叫“预备放矛弩!枪兵列阵待敌”。
弩车前边几排的士兵立刻单膝蹲下,双手紧握长枪靠在武钢车上,枪尖呈将近四十度遥向长空(根据斜坡而调整的),长枪末端扎进土地,其余的枪兵暂时充当了盾兵,护卫自己和前几排的枪兵。在他们身后两侧是五百辆弩车,每个弩车有十人负责,每个弩车之上有三架弩机,十人不断的变换岗位歇息体力,我们就可以实行三段射。弩车上面用木棍支撑这数面大盾用来保护操作手的安全,弩车略略的比武钢车高上尺余,这样刚好压低发射口,对准前方的那道死亡斜坡。弩车又**弩,与其配备的是长一米二的短矛,一般情况下用于攻城,现在被我用于野战,这恐怕是敌人想不到的。
弩车的后面是射程最近,杀伤力却也不错的六千名弓箭兵,和五千名用来保护弓箭兵,只拥有缳首刀手持大盾的步兵。谁让西凉铁骑是装备简陋的轻骑兵,有一些连基本防身的皮甲都没有,弓箭只要命中要害,必死无疑。弓兵手的有效射程只有百步,让他们站在这里,会有效的遏制进入三十步到五十步的敌人。弓兵之后是六千名射程可达两百步的弩兵,由于选择的地势是个斜面,弩兵又略略高于弩车,可以选择平射。弓兵和弩兵一样采用我提出的三段射法。这就是眼下我可以支配的三万二千名士兵。
如果你站在高台之上,你会看到我军的战阵前锋就像一弯新月,弯弯地背脊朝着敌方,不错,这就是学自后世,南朝宋武帝刘裕刘寄奴的“却月阵”。两百多年后,刘裕就凭初次问世的“却月阵”法,以两千步兵击破北魏三万名精锐鲜卑骑兵,是中**事史上以步制骑的最为成功最为著名的战例。美中不足的是,我无法完全效仿刘裕的却月阵,几天来我不断地观察附近的地形,只有此地最适合布下此阵,可是由于我手中的机动兵力全部派出执行任务,而需要防守的地段长度过大。当然却月阵的好处是便于收缩防守,如果那样的话我迂回数百里准备伏击敌人的动作就落空了,大量无事可做的敌军正好吃掉我的奇兵,而我只能在敌人的数量大大超于我军的情况下,把敌人全都牢牢地吸引到却月阵来,可为我精心布下的奇兵创造制胜的良机。
“敌军相隔二百五十步!”传令兵的呼声在我耳畔想起。
隆隆地铁骑击打着大地,如同惊雷落地前在远处发出隐隐的吼声,眼中的青山在轻轻晃动,十几万骑兵的奔驰真的有点像地震。
“幺嘿!”西凉铁骑的前锋响起羌兵们古来相传的吆喝声,这是他们冲锋到敌人阵前时,一种为自己加油壮胆的叫声,我冷笑的看着后边遮天蔽日黄沙尘土中的西凉铁骑,轻轻地挥下了手臂,霎时间我军鼓声喧天,遮盖着隆隆震耳的马蹄声和弩车发射时划破空气的尖叫声。
一个,又一个,接着无数化为一片片离开母体的花瓣,恋恋不舍的离开自己心爱的坐骑,重重的落于马下,不多时在前赴后继的马蹄下化为肉泥,然后只留下一片殷红的土地,而后在尘土飞扬中消失无踪。
西凉的战士们很勇敢,真是无畏生死的战士,也许是见惯了生死离别,对于坠马的同伴他们没有给予一个眼神,连一个余光都没有,他们死死的盯着已经能够看得清清楚楚的我军战士,离得有点远,我看不清楚他们的眼中是否冒着熊熊烈焰,很快,在我弩箭的参与下,他们这些矛弩之下的漏网之鱼也像前不久落马的兄弟一样,归于尘土之中了。
其实刚才的描述过于简单,真是的情形是(过滤军鼓声和呐喊马蹄声):随着五百个大锤重重的击打在弩机的扳机上,一个长长的矛弩,错了,是一排矛弩,以每秒六十米初速度离开了弩机,这时你会听到五百个震得令人脸皮发抖的嗡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