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御史在承宣宫的跪请,神雀王朝文武百官都在盯着,每昏倒一人、抬出一人,自会有奴仆禀报给自己主家,兵部尚书郭盛说的不错,神雀承平已久,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事,百官皆无应对之策,是强硬到底以铁血手段回击还是以怀柔之策消弭战祸,都在暗中观察而不过早发出自己的观点和声音。
死守羽谷关,将来犯之敌斩于关下,说起来慷慨激昂,可战事一起,所涉甚多,银钱粮草耗损是一方面,神雀多年积累,足以承担大军消耗,军库中历年所备军械、军备更无需担忧,唯独使用这一切的人成为关键。
战事一起,人才是紧要所在,倘若神雀各郡、州及诸多氏族上下一心同心戮力,羽谷关战事就算持续十年、八年,也无甚大碍,恰恰是做不到万众一心。战事不止,各氏族利益遭受损失算是小事,氏族子嗣不愿前往军关,不敢踏足战场才是关键。
残血夜几千年后,军户体系形同虚设,几千年,军户早已演变成为夏族军伍中的各氏族,胸怀家国热血未泯者多已战死在戍边战事中,历经五朝还能够存在的军户氏族无一不是心思深沉投机钻营的圆滑之辈,指望他们能够舍生忘死浴血厮杀,却是有些过于理想了。
神雀德善皇时期,边关战事频发,白骨关、五羊关、函谷关多遭敌国犯关,未及开武的朱狄临危受命以朱氏皇族族人身份多次率兵援救,征战边关浴血奋战无数立下赫赫战功,因战功而得封靖王,深受德善皇帝信赖与倚重。
靖王身居神雀军伍要职多年,对千疮百孔的军户体系是深恶痛绝,更明晰其中利弊,知晓积弊良久当徐缓图之,倚仗德善皇帝的信任,着手改革军户体系改善神雀军伍体制,凭借携胜而归的威势压制军户氏族,招募游魂假借军户之名补充军伍兵力,缓缓改变军伍之中邪风歪气,压制军户氏族使得其在军伍之中逐渐势弱,以此推动神雀军伍变革。
德善皇帝薨,启沣太子顺利登基荣登大宝,为稳固皇权施展心中筹谋,在军伍之中借助的便是这些积怨甚深的军户氏族之力,靖王被夺权,幽居王府而不得出,因靖王谋划于军伍中得势的游魂一系遭到打压,或卸甲归隐、或远赴边关、或降职发配,不得不远离权力中枢,至此,靖王军伍改革之举分崩离析陷入蛰伏。
靖王军伍改革不存,神雀军伍在昌晟皇的默许下便是旧貌、新颜互换,也幸得靖王多年操持,为神雀军伍中留存大量百战老卒,不然羽谷关战事也不会坚持到僵持之局,初一接站便会是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的局面。
夏族乃至神雀承平已久,既对也不对,改朝换代哪能一帆风顺,叛乱反抗必不可少,然则除却这些外,当真无兴兵之时,夏族周边各国来犯自有戍边军关应对,因此也就形成两个极端,边军凄苦不受待见却战力不俗,都指装备精良却是养尊处优。
昌晟皇对于军户氏族是既利用又拉拢打压,庞大的军户氏族怎会没有怨言,倘若謌克敌兵未攻下五羊,大军攻打羽谷,这所有的一切便能够依靠时间缓缓消磨得以妥善解决,可恰恰是五羊一事脱离昌晟皇谋算的轨迹,形成现在这般的乱局。
謌克攻下五羊关,并非如昌晟皇所猜测那般侵扰劫掠王、荒二郡,直接率军沿驿道攻打羽谷关,令昌晟皇始料未及措手无策。
昌晟皇所选以周斌安为首的这一系尚未真正成长起来,战事既起不得不仓皇应对,神雀军伍特别是都指体系中,军户氏族依旧势大,随着战事进展,伤损不断扩大,军户氏族的怨愤与抵触也是日益剧增,新卒招募推延眼中,兵力不及战事维艰,看似庞大强横的王朝,实则却是外强中干银样蜡枪头的样子货中看不中用。
五日时间,承宣宫外跪拜谏言的都察院御史早已昏倒被皇侍服侍汤药后送回府中,右都御史刘飛欲再前往宫外跪拜,当夜刘府迎来神雀一位贵人,不到一个时辰的长谈,刘御史便放弃跪拜谏言的打算,这位一心为神雀、为夏族的刘御史这夜过后便显得苍老许多,双眉紧皱心绪不宁。
七日后,礼部渚郎中使节一行,返回京城。
使节入京,羽谷关外北蛮敌军的要求准确的说是謌克汗国的要求也传回神雀朝堂、京城。
翌日,承恩宫。
和谈顺利,神雀百官看似争执不休吵得沸沸扬扬,然则对于和谈其实并不反对,只是言语之中颇多担忧与抵触,不过是和稀泥般的言辞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只有军户氏族体系出身官员旗帜鲜明支持和谈。
看着座下文武百官,昌晟皇双手攥这渚郎中递上来和谈条款奏本脸色铁青,北蛮竟然奢求神雀皇族与謌克大汗结为姻亲。
“渚郎中,此次和谈,卿为使节,代吾向宫内诸卿宣读吧。”
“今日吾身体不适,退朝吧。”
昌晟皇示意皇侍将奏本复递给渚郎中,起身离去。
奏本本就是渚郎中所书,本无需奏本,可他却偏偏轻轻打开奏本,逐字逐句非常缓慢开始诵读,声音不高也不低,强调不急也不缓。
正如徐向召徐大学士所言,和谈赔付钱款,相对战事所耗不足道哉。
也正如郭盛郭尚书所料,当和谈真正确认后,承恩宫内文武百官反对者寥寥无几,特别是因郭盛大张旗鼓请各色人物高调拜请靖王出山无果,朝堂对于羽谷战事并无必胜的信念后,这种情绪更加浓烈。
整个承恩宫内,自渚郎中诵读后,也只有国子监学子出身尚未依附各大氏族,品阶底下的官员明言反对,连刘飛为首的都察院也沉默不语。
和谈条款中所涉:赔付钱款数目,罢战退兵时机、方式,钱款支付方式,五羊关易市驻兵、所易物品等,渚郎中每诵读一条,朝臣便交头接耳小声嘀咕,渚郎中似乎也知道,每宣读一条,便会略作停顿,待宫内响动稍歇,才会继续诵读下一条。
“为表和谈之诚以示两族友好,夏族神雀王朝皇族贵女该与謌克汗王结为姻亲。”诵读完最后一条,渚郎中快速合上奏本,躬身垂首快步返回朝班,将身形隐藏起来。
承恩宫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神色凝重,沉默不语。
宫内百官神色当真是千姿百态,各自用只有他们自己清楚的眼神、手势进行交流。
反对和谈的诸位官员义愤填膺不顾例朝规矩,毫不犹豫当即便疾步走出朝班,手指冲向渚郎中所在方位高声呼呵。
“什么?”
“北蛮大胆!”
“如此条款,渚大人当真也谈的出来。”
······
因皇族之女和亲,和谈陷入僵局,反对者多为游魂或破落氏族出身的国学学子,洁身自好品行高洁,不愿趋炎附势更不愿攀附权贵,虽权位不高,却是神雀文臣武将的基础,就连昌晟皇也不敢轻易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