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势、术就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霸刀有:冲、摆、切、撩、架、抱、撑、展八势,势成动,术控变。”上官陆说着说着就演示起来,上官陆做的很慢右脚半步迈出,脚尖点地,右腿虚曲,脚出之时右手握拳曲肘自肚脐缓缓向上,身子左倾左手成拳,置于腰间,右手抬至脖间,腹腔轰鸣作响瞬间左腿开始蹬直扭动腰身,双拳齐动,右拳顺力以肘向右上打上去,左臂带动胳膊,直冲身前,中途手腕翻动控制拳心,左拳出至一半,右腿回撤,双腿微曲,借着左腿再收左拳顺力左上打出右侧上身右腿踩地出右上,吐出胸中浊气猛吸一口气腹腔轰鸣再起,腿、腰、肩、腕瞬间连贯成一体,劲力层层相叠,右拳拳面微斜自下打上撩势出。
上官陆打的很慢,一遍遍打出,上官浩也跟着练起来,只是怎么练都感到不对劲,身体很是不协调,始终不能做到如上官陆那般顺畅连贯。
“大哥,势、术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习惯打出,身有高低、臂有长短、脚有宽窄、力有大小,腿、腰、肩、腕分而不分宛如一体,这就需要多练长期摸索了。”
“小陆,练习可有具体方法吗?”
“大哥,你确定要那样去练习吗?”上官陆还没说呢,上官源就一脸阴笑先说了。
“我确定了”上官浩是一脸的坚定。
是日,用过晚食,移座正厅,只有上官柏、上官梓、上官浩、上官陆、上官源、上官淑。毕竟上官陆、上官源已经十四岁,马上十五岁了,接下里如何打算,还是需要征询他们的意见,上官柏也好做出相应的安排。
“陆儿、源儿,现在季冬到了下旬,马上就是孟春了,祭礼之后,你们两个有什么打算吗?”上官柏看了看上官梓,示意让他开口询问。
上官陆、上官源听到以后也陷入沉思,最后上官源就看着上官陆等着上官陆的答案,毕竟在回擎央城的路上,二人已经商定过了。上官梓看着自己的儿子也是摇头不已,觉得自己的儿子是没有一点主见,只知道跟在陆儿身后,只是这场合也不适合训斥,不断摇头轻声叹息。
“父亲,我打算到国学学习几年,武予力,文予思,这几年都是在习武,现在需要学习国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上官陆说完转眼看看上官源“源子,你呢,你是和我一起,还是另做打算呢?”
上官源一听到上官陆真的说出来,真的就是到国学,就感到头大,上官源最讨厌的就是看书,识字。但现在陆哥来真格的了,自己又何去何从呢?想起下山之前师父找自己谈过的话,上官源更是为难,想让武者之路更广更宽需要到国学,而且此事与陆哥也早有商议,眼下看来是不去不行啊,只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撑得住啊关键,上官源的脸色难免有些难看。
“陆哥,事已至此,我是不得不去,可是我怕自己撑不住啊,你也知道的啊,到时候还要你帮帮我啊。”上官源是苦笑不已,却又不得不应承,虽是不喜学问,但若想在武者一路走的更远,上官源也不得不选择跟着上官陆进入国学求学。
“放心吧源子,咱一日不行就十日,十日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三年,毕竟我们也比那些同龄人多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够你消耗的了。”上官陆笑着说道。
“傻小子,国学院哪都是读书的,有很多学目可选,仲春国学开院之后,学子可自行选择所习学目,只是你们两个是打算到青州国学院还是到药郡国学府,国学院你们倒是可以直接入学,但国学府就需要你们自己考校,有三学可选,难道刘教习就没有详细说过吗?”上官柏听着两个小子所说,就知道他们对于国学是一无所知。
“哪有啊,师父只是交代我二人,下山之后找机会到国学求学,其他是什么都没有说,这师父也太糊弄自己徒弟了。”上官源说起来就是满腹的唠怨。
等到上官柏、上官浩将国学的详细情况给二人说完之后,上官陆、上官源这才知道国学并不是像族学那边,就一个教习,天天就是学文识字,不仅有武学、文学、全学之分,各学更是有很多的学目可供选择。在听过上官浩的详细阐述后,上官陆中意的是全学,上官源迫不及待的选了武学,一切确定,两人也就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了,全学与武学考校各有不同,但开元夏族的国学考校,需要文武齐备,三学不管是选哪个都逃不脱,只是上官陆尚且还好,上官源就有些危险了。
既然一切都已经确定,上官柏便四处求人,准备给家里两个孩子找寻个好教习,只是临近祭礼,再加上国学院的博士、教习本就课业繁重,想找个好的教习更是难上加难,几番告求,总算是求来一位。
眼看马上就是祭礼了,这是开元夏族最盛重的节日,在这一日,朝堂百官休沐,禁止一切恩怨仇杀,所有在外族人回归族地。各族族人盛装在大族老的带领下祭祀先贤先祖,各家各户祭祀逝世的亲人。算算日子,距离祭礼也就两旬了,况且还需在衙府封印之后返回将军庄族地,上官府全府都在忙碌,准备祭祀的三畜、物品,府里的男人不是在务公,就是在习武,只有徐妈和上官淑在忙活。
自教习到府上以后上官源算是有得受了,上官柏给二人找的教习,只是教授二人文学,辅导国学考校,上官源是一得空就跑去演武场,客串下教习,过过瘾,透透气,把当时在山上师父教他们的那一套用在自家大哥的身上,上官浩这时才明白上官源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自己是否按他们说的练习了。切菜、做饭、滚球各种荒唐的事情,每日各势练上千变,不断重复,不断尝试。
上官陆、上官源随着教习温习文学,准备国学府的入府考校。国学就学分为两个层级,以开武为界,未及开武便是学童,开武之后乃是学子,只有学子才可参加王朝较校,并且各郡、州、城国学在三年一度的较校中,有三十名学子不论出身可直接参加上一级的较校,不必在所在地较校中比试。国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各城国学所、州国学院、郡国学府,最高乃是地处京邑的国子监。国学所、院、郡若想进入其内就学,就必须经过考校,国学教习分为三类文学、武学、全学,文学文考:《千字文》、《弟子训》、《族记》、《亭述》、《千问》,武学文考:《千字文》、《弟子训》、《族记》、《亭述》、《六韬》,至于全学,则是全都需要考校,而且,不管是文学、武学、还是全学,文考只是一部分,还有武考,只是要求不一样。
上官陆中意全学,那入府考校的文考可是全部都有啊,上官陆本就无甚可担忧的,只是毕竟自己学习和考校还是有所区别,请来的田教习本就是擎央城国学院的文教习,老先生还是看在上官司正的颜面才答应过来,一听说是府内二位公子准备考校国学府就更加用心,全心全意尽心辅导,特别是上官源,最后田教习干脆是直接针对国学府考校文试进行辅导,上官陆与上官源能通过国学府的考校,还真的是多亏了这位田教习。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就是祭礼了,各府衙司都已经提前封印,一家人是冒着风雪,骑马乘车,带着采买的物品提前赶到将军庄。
在外的上官族人陆续都返回族地,将军庄更是热闹了,上官族寄予厚望的晚辈未及开武都已经是武者了,在外的上官族人也全都赶了回来,今年的祭礼让上官族大族老弄的隆重非凡。将军庄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眼看上官家族大兴有望,上官族内各族老更是喜的老脸开花。上官陆陪着家人高高兴兴过祭礼的同时,还在和上官源准备着孟春下旬国学府的入府考校。
祭礼刚过,上官柏身为族主,抓紧处理完族中一应事务,就带着一家子向大族老请辞,上官陆、上官源准备考校国学府是万万不可出现差错,一旦错过,就是三年之后了。况且国学府所在药郡首府浮屠城位于北方医州与丹州交界,距擎央城足足有七百余里,需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