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皇庄收成(2 / 2)

四个人来得很快,拜见过后,梁文帝将霍苏御递回来的信给了他们看。

大司农王策之就是管这些事的,对信中提到的粟米一亩产百斤的重点,一眼便看到了。

“皇上,这可是大好事一件!”王策之兴奋道:“粟米一亩百斤,一年便可产两百斤,若是能将这优种推广下去,那我梁国百姓能吃饱的岂不是更多了!”

这种粮产增多的事,大司马李征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军队粮草问题。

“确是一件大好事,殿下可真是心系百姓啊。”李征感慨着,对霍苏御的好感更甚了,“如此一来,百姓吃饱的人多了,军队粮草也能多出一点来。将优种发于边关将士栽种,也能少点负担。”

丞相刘伟良虽然士族出身,日常喜欢跟大司马抬杠,但在这种事上,他还是持赞成态度的。

毕竟民生粮产问题,这在哪个上位者身上都是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

“皇上,这粟米是太子殿下种出来的,一亩百斤,不知太子是用了什么方法?”刘伟良问道。

听了一串对他儿子彩虹屁的梁文帝心里美滋滋,闻言不禁笑道:“这孩子向来喜欢钻研一些有的没的,在皇庄的时候还不知道,弄完了才告诉朕,说是制作了一种叫化肥的东西,洒在庄稼上,这才让庄稼能长得好,收成高,朕也不知道具体的。”

不是偶然,居然是太子钻研所为。

王策之赶紧问道:“皇上如今可有那化肥让臣等看看?”

“没有,都在庄子上。”梁文帝道:“朕叫你们来,也是想让你们明日随朕去皇庄上一转的。”

这事求之不得,四人都答应了下来。

次日,说到做到的梁文帝便领着一群人去了皇庄。

庄子跟霍苏御离开时的样子差的有点大。

霍苏御离开时,庄子后面虽然增了个鸡鸭厂,但那时都还只是幼崽,圈在围栏里不觉得有什么,可如今几个月过去,鸡鸭都已经长大,除了后山,整个皇庄可谓都是养殖场,到处都能看到鸡鸭鹅的身影。

因着养鸡鸭会大量产生粪,霍苏御早就让人造了个池塘,里面养了些鱼,专门用作喂鱼。

梁文帝等人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田间一片雪白一片,毛茸茸的鸡鸭鹅到处走,穿着短打的部曲巡逻站岗,好一派自治悠闲的场景。

“殿下治下甚好。”李征感慨道。

梁文帝在心里默默点头,他也是第一次来,头回知道自己儿子本性跳脱外,还有这样的本事。

莫逐筠在旁边候着,看皇上似乎想要再逛逛,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化肥的打算,也便没有出声。

梁文帝从田间穿过,指着那片枝叶间有白色丝状的植物,蹙眉问道:“那些东西是什么?挺想皇后宫中的白叠子。”

莫逐筠:“回皇上,正是白叠子,都是殿下精心栽种的。白叠子果实产生的棉絮可制冬衣,殿下已经着人大量栽种了,待到冬季时,便制成冬衣卖于寒州军民。”

“冬衣!”李征错愕,不等梁文帝询问便急切询问,“这冬衣可保暖?白叠子作用比之麻布如何?是否能抵御寒州酷寒……”

问题虽多,但莫逐筠也并不急躁,只是平静道:“李大司马莫急,白叠子如今已经成熟,庄子正要派人收取棉花果实,收取完后才会制成冬衣,届时若是制好,大司马自然能亲自体会到冬衣的好处。”

这事也确实急不得,李征心里清楚,但他也是担忧寒州将士已久,哪怕如今有了火炕,但那也只是在室内,在室外被冻死的又不是没有。

“既如此,那就请你们赶紧制好,拜托了。”李征神色严肃,言辞诚恳。

如此谦重,莫逐筠也是受之有愧,赶紧作揖俯首道:“大司马言重了,草民是殿下的人,殿下心系寒州,也曾严令抓紧时间,草民等自当竭尽全力,不敢有半分懈怠。”

在一旁听了半天的梁文帝笑了起来,拍拍李征的肩道:“李征啊,御之心系百姓,这事估计比你还心急,你还是放下心吧。”

李征苦笑。

梁文帝说着,便朝庄子走去。

身后其他人默默跟上,唯有刘伟良盯着那片白叠子若有所思。

进了前厅,梁文帝坐在上首,李征等人在下首落座,庄子上的人给诸位都上了热茶。

知道他们来的目的,莫逐筠也是让人将放在储物间的几种化肥,用盘子装了上来。

“皇上,化肥已经拿来了。”

梁文帝看着外面端着盘子的几人,赶紧道:“呈上来看看。”

莫逐筠示意他们进来。

端着盘子的几人进来,站在前厅中央,李征等人翘首以盼,看清盘子里都是土后,都不由得皱眉。

“这就是化肥?怎么都是土?”寻常情况下,向来寡言的御史大夫张玺忍不住道。

梁文帝也不明白,但他知道这不可能是儿戏。

“莫逐筠,这到底都是什么,你给我们仔细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