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和谐的小湖聚居点(2 / 2)

不过事已至此,既然遇到了自己,那么必没有放他回去的可能。

“放开他吧。”朱厚照走上前,指着薛翰道。

薛翰脸色蒙着的黑布和绳子被卞学真一刀斩断,黑布掉落的瞬间看到刀光闪过,被吓得摊在了地上,差点尿了出来。

薛翰半响才意识到自己没事,抬头看到朱厚照的一瞬间,下巴都掉了下来。

“太子殿下?”薛翰瞪大了眼睛,“您不是去南京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好久不见啊!薛兄。”朱厚照露出了一丝微笑:“平阳府那边的刺杀你应该也听说了吧?这种时候我又怎么可能会去南京呢?”

“……”薛翰流出了一滴冷汗。

薛翰感慨,自己的运气当真是一言难尽,闲着无聊出来狩猎放松心情,结果遇到传说中前往南京的太子殿下。

“我的行踪不能暴露了,这段时间你就安心的在这里住下吧!至于阳武侯府那边,我亲自写信说想你,于是便派人邀你前往南京,你也写封信说和我一同去南京就行了。”

朱厚照想到了一个办法,至于薛翰,既然自己闯到了这个地方,无论他想不想,愿不愿意,从今天起,这就是自己人了。

在朱厚照的眼中,人才分为两个部分,一种就是这种现成的人,另外一种则是通过自己培养获得的人才。

在他的计划中,整个人才培养分为数个阶段,文化方面按照小学中学高学分为三类,武功方面则一视同仁没有限制。

小学,主要学习识字及儒家正统思想,还有数学中的九九乘法表及多元运算。

中学由小学升上来,这里的教学则主要是初步涉及历史、地理以及初步涉及数学中一些抽象概念,如映射、函数、立体几何等。

至于高学,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毕竟现在连中学的教材和老师都没有,还得自己慢慢编纂。

当然这里的学科都是朱厚照思考后的结果,他没有打算一股脑子把后世的所有学科全部搬过来。

因为他估计那样做,大概率结果就是被视为异端,并且很大可能性对这一代人产生极大的后遗症。

也是基于这一点,他甚至于最开始制定简化汉字添加拼音的内容都删除了。

儒学的确会限制人的思想,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学儒学容易立风骨、证己心。

回顾历史,每当国家有难、民族危机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站了出来,然后力挽狂澜。

学儒最大的作用便体现在这里,通过儒学,通过圣人言行,来培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整个民族有了自己的精神内核。

而为了避免儒学的问题,朱厚照又加了一个历史,通过历史来让人不限制于当代,通过借鉴历史来远眺未来。

政治不想教,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现代科学,则是部分掺入数学和地理之中,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发的去研究。

就像他站在紫禁城上面想的那样,既然来到了一个和平年代,那么他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谋算,不断的变革,最终将引领整个帝国走向新的道路。

如果他穿越的时间是明末晚期,那么就不用说了,直接造反,然后用后世先进的思想,直接对明朝大刀阔斧的颠覆。

而自己秘密培养的这些人,其实也过于超前,这不几个被请过来的私塾老师拿着教学大纲很是震撼。

“草民拜见太子殿下。”为首的是一个激动的红了脸的花白老者,是一个多年不中举的老秀才,因为不会为人,所以活得极为潦倒。

这种经历十分锦衣卫的要求,然后就把他召来了,条件比原先好了不只一点,唯一的缺点只是不能外出,但是这个老秀才本就没有儿女,只有一个看不起他的侄子,所以很快就答应了。

原本以为是教书识字,但是没有想到教学内容却超过了他们的所学内容。

“嗯,前期的教学并不需要跳出四书五经,只需要识字即可,你们只管教你们会的东西。”

朱厚照明白他们来此的目的,毕竟他们读书人都是为了靠举人当官,而八股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的方向,也妨碍了他们的教学。

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老师很难,数学自己还能勉强的胜任,但是文学这块就难了。

更何况,那些学生也不是一般的正常学生。

那些难民,二十五岁以上的壮年男性需要全天为404城市建设铺路,如果他们原意识字的话,中午的休息时间可以去工地设立的临时学堂中听课。

而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男性,他们则必须上早课,然后整个上午开始习武,中午休息之后,下午的时候必须去帮忙铺路。

而从会走路说话的孩童到十四岁,则从早上到中午都要识字学习,下午练武,晚上还必须参加文会,锻炼演讲口才。

而所有的女性的工作,二十五岁以上将铺路改成缝补,做饭之类,十四岁到二十五岁则要学习简单的药理,而十四岁及以下则把习武改成女红和药理。

最初他计划是十四岁以下女性也要习武,但是却遭到了反对,识字就足够离谱了,习武课就只有一个女子来参加,其他的都不愿意去。

至于小湖里面的老人,则大多数都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二十多个。

朱厚照开始并没有安排他们做任何的事情,打算顺带养着他们。

结果这群老人闲不住,然后就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开始教导这些后辈,时不时的还帮忙做些事情。

尤其是在个人发生矛盾时,这些老者的作用便体现了出来。

不得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