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封侯(1 / 2)

几份军报,在场之人都看了一遍。

“这些军报描述之事,太过于匪夷所思了一些,不足为信。”

长孙无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些送来的军报上,每一份都写着,在北疆的大地上,游荡着一支被突厥称为“砍柴人”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人数,不过三百人左右。

这段时日以来,这支兵马一次又一次的以少胜多,剿灭了一支又一支的突厥军队。

这怎么可能呢?

李二亦曾经多次和突厥军队打过交道。

甚至,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还曾经向突厥借兵。

李二比谁都更清楚,突厥兵的战力。

这些从小在马背上打猎,喝着马奶长大的突厥兵,他们极其骠勇。

他们的战斗能力十分强,并且个个都精于骑射。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优秀的射手。

遇到一般的军队,他们往往只需要利用快马的优势,进行反复游射,就能大获全胜。

突厥兵,甚至曾用这样的办法,对付同等数量的敌人,而自己无一损伤。

毕竟,突厥兵生活在草原上,几岁便开始骑马射箭。

对他们而言,骑马射箭,便像喝水吃饭一样的简单,理所当然。

而对于早已习惯农耕生活的汉人来说,不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训练,很难掌握骑射的技能。

即使是后天训练掌握了,也难以与突厥兵相抗衡。

唯有少数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骑兵才有可能战胜。

然而,眼前这几份军报,却在述说着一件不可能的事。

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军队,收割了数以万计的突厥兵。

这是真的吗?

难以置信。

绝对令人难以置信。

“微臣看到这份军报,起先也是不信。”

“但是,连着七、八份军报,来自不同的地方,便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如果说军报来自一个地方,那可能有误。

但分别来自不同地方的多份军报,皆同时指向同一支军队,同一个人,那基本上是不会搞错的。

只是,这些军报中的内容,太过于令人骇然了一些。

李凡这个名字,李二当然不陌生。

在场之人皆不陌生。

毕竟,李凡在玄武门,曾经舍身救过李二的命。

也因此,李世民对李凡无比信任。

李二对他亦是宠爱有加,但是……

只是对于李凡,他们对他的用兵实力,他们都不了解……

大唐最年轻的大将军,最年轻的侯爷,这个名头也不是白来的。。

虽然李凡现在还十分年轻。

然而,却已闯下了诺大的名声。

长安城中,家喻户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