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举白红的小圆脸上那双小黑眼珠转几下,两小手齐抓:一手抓住将军盔,可另一只手却抓住母亲手颈上那串佛手珠不放手,还直笑。
当时,众亲戚看这场景,对他夫妻竟还是恭维地朝好处说,抓将军盔是要当武官;那抓佛珠也不是桌上之命物,这又做何解释,但这些亲戚也就会道,说此娃儿学佛家样,定是行有德善的将军。若抓别样佛珠,应是做僧人的应兆才是。
可夫妻二人也不辨想亲戚话中的真伪,也就顺从地与众亲戚们高兴。
从此以后,卿家夫妻二人也就顺这小鹏举,卿蓝氏还将那串手珠也给他玩了,卿顺还削竹刀教他耍去……也许二人虔诚信佛、宽怀心慈,也就对后人尘世所作,皆随心随缘地看待了。
所以当小鹏举拜师学武之事,她是高兴的,因一则应兆了抓周“将军盔”,二则有心顺小儿心……这正是:
佛有眼开佑善人,世存仁人庇生灵。
孕子证因善果报,可期标得凌烟名。
再说卿蓝氏对小鹏举学武之事,回家给卿顺摆来,自然卿顺也认为孩儿五岁已过,已早该拜师上学了。
这春上一日,早起的卿顺夫妻俩将小鹏举穿戴好,带上包书布袱与拜师的银钱,二人牵携小鹏举顺着有七八里,曲曲弯弯的山路,边走边打听得邹义侗先生办的武学馆所在地──冠家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