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指着三个蒸字道:“列位且观这三字,可看出其变化脉络么?”
众人闻言都相向那三字看去,下一刻,“这三字倒是一脉相承哩。”
许多人都能看出来,由金文上的蒸字,到石鼓文上的蒸一直到王东所写始皇石刻上的蒸字,体例变化是明显有传承关系的,而石鼓文书上那个蒸正好处在中间。
这就意味着……
王东笑道:“我以为石鼓文书上之蒸当先于始皇石刻而晚于金文,金文乃是东周开始使用的,故此蒸字所写年代必只可能在始皇年间与东周之间,不可能远至西周的周宣王时期。”
在场众人思索一番却无不点头,人家这东西的逻辑明显比苏勖在陈仓问百姓打听得是周代史官所做的逻辑来的要详实的多。
王东一席话后,在一旁的李泰却是听的一脸呆滞,怎么路上杀出王东这么一个货,只用一个字就推翻了苏勖演讲的结论,而且带来的新奇思维明显盖过了苏旭的演讲,之前苏勖的演讲还显得十分有力,可此时在王东的逻辑碾压下却一下成为了大而无当的典型,讲了二十多分钟论证都不比王东的一个字。
而在一旁的李承乾只是两眼放光,他想过找人来砸场子,却想不出有谁能盖过苏勖,却没想到王东一开口,瞬间把苏勖的整个思维都碾压了。
而苏勖也是呆立,他不得不承认这种考据方式他从没见过,甚至从没想过,但王东一说出来之后,他的逻辑却是明晰的不得了,苏勖不得不佩服。
由金文往后夹,始皇石刻往前夹,两相包夹之下,只一个字便可以论定石鼓文书定然是在东周至秦始皇之间的文字。
苏勖脑海中却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第一次体悟到原来金石学可以用来这样断代,可还没有等他有时间进一步去想出考古学的最初理念知识,王东又继续说起来:
“我以为这石鼓文书当是秦文公到献公之时,所做,以为秦献公是最可能之时。”
我去……直接精确到一个朝代,王东所言瞬间又引起一片哗然。
有很多在场的文士其实已经不太能听懂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治史记的,有些人确切的来说,连秦文公和秦献公的区别都不太能弄清,可这不妨碍他们露出疑惑表情。
听闻此言,苏勖虽然感到了万分的压力,但却也还有些不服气,你要说把时间确定在东周这几百年间,也还可能但你能一下定到秦文公或者秦献公,难不成那石鼓文上写着献公或者文公的名字?
他不禁想问一声凭什么,心中如此想着,那股子学法的霸气也显露出来,当下苏勖微微一笑对王东拱手道:“愿闻其详。”
表现是如此表现,想着却是自己能扳回一城,哪怕第一阵输了,但苏勖依旧觉得自己起码给王东挑个错还是可以的。
便见王东点头,当下便说道:“史记言: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
什么东西?在场众人都是一愣,王东见大家没太听懂,直接把这段原文写了下来,然后在场众人更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