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来临,文教必兴,所以在此时的贞观年间,各类艺术形式也在大唐广泛流行起来。
其中最为人所喜爱的就是书法,由魏晋南北朝时期传下来的书法审美,到了唐代又达一高峰,早年间便有欧阳询出世,再过几年,褚遂良也将以一笔书法震惊世人,再接下来就是颜真卿、柳公权,眼见这就是大半部书法史,在此达到高峰时刻。
对于研究书法者来说各种古代的金石碑刻则是他们灵感的最好源泉,所以石鼓文书那美感十足的大篆出世之后自然便引起轰动。
石鼓文的写作年代正在大篆与小篆两种书体转换的年代之间,学习石鼓文上学大篆下承小篆,两者兼得,以后历代书家都对之十分重视。
当李泰拓印出石鼓文书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短短时间之内便在长安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讨论。不少看过石鼓文书,拓印的人都对之夸赞有加,没过两天李泰要就石鼓文书开文会的事情在长安便也传开了。
而这段时间,王东则是在家仔细翻阅石鼓文的资料。
幸亏王东阅读器里塞了个大容量的sd卡,不然还真找不到。
石鼓文这东西的研究非常难,别看只是仅仅十面圆形的石头,上面刻的字不过七百来个,但历代的分析文献以及近代的研究材料足以弄出一门石鼓学来,甚至在后世故宫博物院就为了放这十块石头,专门还弄出了一个石鼓馆。
其重要性真的是每一个字都被人钻到了极致,所以王东哪怕学习能力如此之强,他也是颇经历了一段云山雾罩的时间才算把石鼓文的大致东西都弄懂了,两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的王东来到了太子的东宫,等待和太子的马车一起去往李泰的魏王府。
李泰和李治两个长孙皇后的亲生孩子虽然都早早赐予了封地并且封王,但李世民实在喜欢他们,所以并没有让他们离开长安居住,李泰的魏王府邸也就在城内。
到了魏王府,王东才发现,今天来参加文会的人实在是不少,甚至有不少女流也到场。
很多人慕名而来,手中都带着贴子,这还不是科举盛行的年代,无数文人才子在长安求官,想的都是投书于哪位大势力门下,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的机会,而如今天这般的文会,无疑就是这些有志青年们最合适的战场,无数人哪怕和石鼓没点关系,也应蹭了关系想要进来。
而王东和李承乾一起到来,当然没有理由排队,他们直接到了魏王府大门口,李泰亲自出来迎接,将一行人引着进了内院。
李承乾这小胖子这几天明显有很努力的在做复健,之前王东见时,李承乾还有些难以走动,而此今天居然也看起来气色颇为饱满,小步倒腾的挺欢实,让王东感叹果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