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带明日天亮,方麦留下人手看住秦观,再带领其余人剿灭攻击大营的帝军,那便再无后顾之忧。
但是就在当夜,让锦统军众将士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锦统军后方扇形大营一夜之间遭到了帝军彻底的打击,虽然大营之中没有多少锦统军的将士,然而却给在秦关的十万锦统军沉重的打击。
第二日一早,当方麦得知大营被毁之后,顿时呆立在了原地。
秦关前三百米的距离,帝军已经将拒角等围着秦关进行了布置,帝军将士此时将秦关围了个水泄不通。
邪公坐在车轮椅上,虽然看不见,但他依旧可以感觉到秦关之中锦统军的紧张氛围和此时周围帝军的高昂士气。
邪公:“欲破敌必先断其粮,既然他们那么想要夺回秦关,那我们就把秦关给他们!对方一直以来都气定神闲的应对我军,无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还有强大的资源支撑,只要我军断了他们的后路,敌军必定陷入惶恐,再断他几日粮,到时候我军方可不战而胜。”
郡主站在一旁,“先生以大半数人马作为诱饵,因对方主力出动,又以败逃为契机,促使敌军趁势进攻秦关,然后在此期间假意进攻地方大营,实则是将我军将士深入到敌军后方。这样一来,敌军为了巩固秦关的防御必定会将绝大多数兵力都调入秦关,使得大营空虚,我军深入敌后的人再趁夜席卷敌营,这样一来不仅破了地方阵营,还将敌军十多万人围困在秦关。”
邪公:“而且因为进驻秦关比较仓促,敌军的粮草不会全数调入关内,再加上我军提早将关内的所有物资都撤出,敌方自己的粮草又无法调入,这样一来,他们很快就会断粮。”
郡主:“先生思虑周全,令人钦佩,但是此计是否过于冒险,毕竟我军在秦关另一侧的人马现在只有两万人不到,如果秦关十万锦统军全力突围,只怕那两万人难以抵挡,或者尹周达还有人马可以调动,那样的话我军的那两万人马岂不是在对方的夹击之下。”
邪公呵呵一笑,“郡主有此疑虑却还是赞同了老夫的建议,可见郡主对老夫确实并无猜疑。郡主所说的疑虑老夫也想过,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作战,此等冒险的办法老夫是决然不会提的,不过在昨日得知了秦关另一侧的地形时,老夫才敢如此提议。秦关另一侧靠近秦关的地形多为平地,敌我双方攻防一目了然,而再往后则是相互连通的山谷和草木崖,草木崖地形复杂,不适合大规模队伍行进,但却适合小股兵力隐蔽,尤其是习惯翻山越岭的异族,如果尹周达还有余力,派兵围剿我军,那我军一可退入山谷与敌周旋,二可撤入草木崖与敌对峙;另外如果秦关的十几万锦统军全力突围的话,我军不仅可以撤入山谷牵制对方,秦关这边的十万人马也会根据狼烟的信号而对秦关发动进攻,一旦秦关再次落入我军之手,那十几万的锦统军已经没了之前的扇形阵营,对我们来说也就构不成威胁了!”
郡主恍然的点了点头,此战从布局到实施都比较复杂,其中有一处环节出错怕是都难以成功,因此郡主也都用了她最信任的人,小小秦观并不算什么,但对于郡主来说,却意义非凡。
场景:国士贵公城城外
一队人马陆陆续续的进入城内,李唐骑着马走在队伍的中间,跟在一旁的是前信阳关守将户甲尉。
户甲尉在信阳关抵挡圣军有数月,直到圣军攻打和城,之后在桩城大败后土崩瓦解,信阳关之围方才解除,然而就在信阳关之围刚刚解除不久,李唐便收到了一封让他无不震惊的信。户甲尉本不想和李唐前来,但担忧李唐安慰,而且星象有变,也就只好带着一部分人马一起向丽州而来。
这时从城内走出来一个人,那人正是原丽州参书院政使妙雀,妙雀骑着马笑眯眯的向李唐和户甲尉走来。
妙雀的笑容很灿烂,却让人很不舒服。
“阁下就是国辅李唐大人吧,在下丽州参书院政使妙雀,奉我们大人之命恭候李大人多时了。”
李唐看了看妙雀也拱了拱手,妙雀这时转头看向户甲尉,“那么这位应该就是以少敌多力挫圣军的户甲尉将军吧?我家大人也很想见见户将军呢。”
户甲尉也拱了拱手,但眼中尽是警惕之色。
李唐这时问道:“传给我的书信上说的是真的吗?那个人……”
妙雀:“当然,李大人尽管放心,信是真的。”
李唐:“如果真的是他,那他为什么才出现?之前都在什么地方?”
妙雀:“这个恐怕您得亲自问我家大人了,明日我就会为您备好车马,我家大人早已在中山寺等候李大人您了。”
李唐低沉的叹了一声,然后抬起头看向城门口两侧立着的木桩,木桩的上面分别有两个尸体,那尸体经过多日的风吹日晒早已经被风干了,从外貌根本看不出长相。
妙雀也顺着李唐的目光看去,“那是贵王贵肖安与长公主殿下,当年圣军攻入贵公城将他们二人拿下,于是剥光了衣服后悬挂在此,受尽凌辱折磨。”
李唐眼中闪烁出一丝的悲愤,“当年叱咤风云,如神仙眷侣般的贵王和长公主殿下,谁会想到会落到如此境地!帮我将他们二人的尸身取下来吧,我要厚葬他们……”
妙雀微微一怔,也看向那两个尸体,虽然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可是眼神却带有一丝轻蔑。
“那就按李大人的意思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