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温度最适宜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着急忙慌地把庄稼种进地里去了。
可是大家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轻松,反倒是一个个长吁短叹的。
因为,土地太过干旱,种子不好发芽。
愁人啊!
自打过完年之后,干旱的苗头就越来越明显了。
正月里下过一场大雪之后,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老天爷是一个毛儿都没再给下过。
要不是积雪融化滋润了泥土,再加上他们这里的气温还不高,土地恐怕早就干裂了。
他们听说南方有些地方以前大旱的时候,那地面都裂开挺老宽的大口子,庄稼旱成了柴火,给点儿火就着了。
光是想想都觉得老吓人了。
这么一想,他们不由得庆幸是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东北。
甚至他们还有点感激冬天时候的雪灾,那时候要命的大雪,现在成了救命的雪水啊。
可如果再继续旱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种好的庄稼能顺利出苗么?
很多人愁的晚上都睡不着觉了,可是却啥法子也没有。
不是他们懒,也不是他们蠢,只是惯性使然罢了。
砬子屯的人们以前都是完完全全地靠天吃饭,旱涝都归老天爷说了算,收成多少也完全凭天意。
现在遇到这种干旱的情况,除了日夜犯愁之外,就只剩下祈祷老天爷了,希望他能赶紧给下一场雨。
可是,眼见着太阳一天比一天足,天上连片云彩都很难看见,下雨应该是遥遥无期的。
这时候,陆永安就提议大家给庄稼地浇水。
那些蓄水的大坑到了派用场的时候了。
村民们听到陆永安的建议时,纷纷嘲笑他,说他是读书读傻了。
他们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儿,只浇过菜园子,可从来没听说过谁给旱田地浇水的。
那苞米高粱大豆的,一种一大片,谁能浇的过来?
再说了,旱田地又不像南方的水稻田,没有地方蓄水,给上水也都顺着垄沟流走了,能顶什么用?
这要是说有灾害预警,他们会二话不说地立即相信小福星她爹。
可涉及到种地这块,他们这些老庄稼把式,绝对比陆永安这个书生有经验的多。
听着村民们的反驳,陆永安有些无奈。
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吧,固守陈规,不知道变通,甚至是不思进取。
说句难听点的,他们不受穷谁受穷?
可是要他就这么放任大家的庄稼地那么旱着,陆永安还于心不忍。
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还是要帮的嘛。
于是陆永安带着全家人率先挑水浇地去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嘛,他们家先打个样儿。
大家看到好处就自然会跟风的。
于是去年秋天的情形再次上演了。
和老陆家关系好的几户人家,包括村长陆有财家,当即就跟着一起挑水浇庄稼了。
砬子屯挖了不少蓄水大坑,各处分散的都有。
男人们就到大坑里挑水,送到自家地头之后,由妇女老人和孩子们拎着锅碗瓢盆的,分散开来浇水。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用水,大家都小心地把水浇在苗坑周围。
这可是一项超级大工程。
等到所有的苗坑都浇一遍之后,人们各个都累的直不起腰来。
陆佳甜也是全程参与了这场抗旱保苗大作战,倒腾着小短腿,给数不尽的苞米种子送去了甘霖。
累的她晚上睡觉都直哼哼,可把老陆太太给心疼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