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有诗为证
面朝黄土背朝天,
辛勤劳作地为盘。
酿成幸福好美酒,
一代更比一代甜。
话说一一内乡县的人们普遍都善待动物,也善于饲养动物,又充分地利用动物为生产,生活服务!
1,在人民公社时代,各个小队都有专门的牛屋,牛棚,专门的饲料,青草喂养。白天,收工时拴在牛棚,晚上,则牵进室内,有专门的人(注:又叫牛把儿)一起住,看管。
牛把儿,是一个技术活儿。会喂牛,养牛,同牛住在一起。一般地将新鲜的青草用大铡刀切成10㎝左右的短草,堆放起来,用来夜里加上碗豆打成的饲料,要不,第二天,牛要拉车,犁地,等,会没有力气的。
犁地间隙,也得让牛歇一歇,有时还得拿棍子在它的身上搔痒,以除去寄生在牛身上的寄生虫,以及驱赶蚊,蝇,和牛虻。
牛把的工分是生产队里最高的,也是一个最不要自己出力气的工种,而且,还有一些诸多的其他的“福利”。
所以,即使后来生产队解散,分田到户,有一头牛的户家,种地,犁地,拉车,迈东西,等等,还是比别的户方便和快捷,而且,别人还要掏钱请犁地,耙地呢!
耙地,是农作物精耕细作的一个创举,省时,省力,效率高,效果好。尤其是种麦子等小,细种子,效果明显。
耙,是像一个木状的梯子,长约2m,宽约70㎝,在木头上面,嵌入有长约30㎝的铁齿状棍子,平放在犁好的地面上,用两头牛拉着,有两个来回,地块里的大坷垃就都碎了,这样,才能进行播种。
曾有人拉耙,需8∽10人,且一个来回,得歇上个把小时,再干,比牛拉的效果差多了!
以平均一个人50斤的拉力,10人就是500斤,看来不抵一头牛的力量,算起来,一头牛的基本拉力,约在千斤右右,虽然它慢屯屯的,但它持久,不间断性强。
所以说,牛,是庄稼人的宝。牛拉车,犁地,耙地,出的力,那真是杠杠的!
白天,牛在田野里劳作,呈现出一幅农忙的画面。夜晚,“叮当叮当”的牛铃铛声,使农村的夜晚,虽然漆黑,但充满了人气,生气,活力,壮了行人的胆,吓破了小偷小摸的贼人胆,寂静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笔者,从小时候起,直到到内乡县高中上学,约1975年∽1979年,没有听说农村有杀牛的,吃牛肉的。整个杨湾村(大队),有九个生产队,都将耕牛保护的好好的!都有专门的牛把儿,并且,一个生产队有3∽4个之多。大都是45∽50岁年纪的样子,技术也老练,脾气也不焦燥,干活也周到。一根烟杆儿,一根牛扎鞭,一辆牛车,一面犁,一头耙,一∽两头牛,镌刻着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的图画,引领着人们幸福的希望!
倒是听说,母牛生了小牛儿,两只公牛打架,互相抵压,直到牛角渗出鲜血,也不退步。这时候,只有牛把儿的扎鞭才能镇住它们,让它们退却!
牛的蛮劲儿上来,真的是很吓人的呀!
有关牛的俚语,成语,典故,还是很多的一一
△牛脾气!
△牛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