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有诗为证
中原逐鹿多豪杰,
得中原者得天下。
地域特色语言显,
一方水土育精华。
话说一一中原官话,是明后逐渐形成的,有其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北太行山脉,西秦岭,南八百里伏牛山脉,东大别山脉,等围成的平原地带。这里又分成洛阳伊川栾川等的南洛水区域,郑州,开封,兰考,商丘等黄河流域,新乡,安阳等黄河以北区域,许平南体系,信阳大别山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
如:“嗓子”,伊川,洛阳,郑州,都叫“葫芦”。嗓子疼,就叫“葫芦疼”。
喝水,吃饭,吃东西,在伊川叫“兑dui”。我吃了两碗饭,叫“兑了两碗饭”。
而吃晚饭,在南阳,则叫“喝汤”,“今晚,你喝汤了吗?”(注:这里面有个传说:相传湖北人顾嘉衡在南阳做知府。一天,上司传来公文,朝庭的钦差要暗访来此。此公颇有爱民之心,心想:能让朝庭减免点赋税,也不负此暗访之行了!于是,他让众衙役向各州,县暗暗传令:“自今日始,凡晚饭皆说喝汤!不得有误!”
钦差到访,四处查看,一到傍晚,皆听“喝汤”之语。心中奇怪?这里人众一日只两歺吗?于是,他询问村里的年长者,回之曰:“近年收成欠佳,到晚上,众人只能喝汤度日了!”
钦差回京,奏报朝庭。皇上阅览后,果然减免了老百姓的赋税。
从此,在南阳吃晚饭叫“喝汤”之说就留传下来了。)
在南阳的官话体系之中,东面社旗县,方城县,唐河县,常说连体字,如:“甭说了”,“嫑说了”。西三县,镇平县相近,其语言也极富特色:
一,生活场景系列
△“日头出来了”,即太阳出来了。
△“今儿上哪里?叶晚你Zhua去了?前里弄啥了?”即:今天上什么地方?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前天呢?
△“啥饭?面调儿!吃点儿!”“白走了,喝碗苞谷糁!有就吃!”即:什么饭呢?面条!别走了,有稀饭,菜,苞谷糁儿!“
△动物的叫法:牛(ou),鸡(jIen),猫(毛),马(me),猴(hou),若是小的,后边统一加个“wa”。
二,习俗之类:
△春节,叫过年,年下。1970年代,走亲戚之风颇盛。一般来说,挂面,馍,果包子,糖(白糖,红糖),叫四色礼。若是第一次上老丈人家,那得八色礼,另加上:两条烟,两瓶酒,5∽10斤肉,5∽10斤粉条。
△吃的饺子,叫扁食。喝酒,一般都是四个菜,两荤两素,冷热搭配!
△尊贵的客人,刚到家,饭前要喝鸡蛋茶,一般都是荷包蛋,每碗2∽8个不等,加有白糖,有的还加有香油(注:即小磨油)。吃饭时,四个凉菜,四个热菜,四个咸肉扣碗,四个甜食扣碗,四个咸汤,四个甜汤,上小馍,果子,等等。饭后,又来擦了擦桌子,上四个凉菜,喝酒,上四个热菜,烟是《白河桥》。
△“大夫,你瞅瞅,有点不美气!”(即,大夫,有病,看一下!)
△“来,瞅瞅!哪儿不美了?抓点药,一下就好了!”
△”黑娃!zhua去哩!”
“上王店街,弄点化肥!”
△“你端晩去?”(即:你什么时候去?)
三,纠纷,吵架,打架,等等混乱场面
△“你个鳖子,说啥哩?”
“说你个舅倌了,咋捉?”
“揍你个齐了!”
△“我的麻炸爷呀!这叫啥理呀?”
“我又没咋卓你?你犯啥心病?”
“心里没鬼不犯桥!谁干啥谁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