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硬要说的话,两人现在论的不是是否可以行商,而是在论道。以商道为基础,如儒道为核心,进行论道。
如此论道,如果是平常时候,自然是点到为止即可,毕竟太过高深的论道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至少有一人重伤而退,甚至死去。
只是三言两语,方舜天和王丞相就进入了论道之中,这是其他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谁也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事。
哪怕是洪武帝,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始料未及的。
不过很多人倒是饶有兴致地观看这场论道,尤其是儒道三品之下的儒生,观摩这场论道,能省去很多人很长一段时间的修炼。
至于丞相大人和太宰大人二人论道的结果,很多人并不在意。
“爹,你一定要撑住啊。”
百官之中,站在户部一应郎中中间的方禹承一脸紧张地看着这一幕,今日大朝会之前,他就知道父亲要推行重商政策,而且也猜到了要推行这项政策可谓是困难重重,王丞相是必须要想办法推倒的一座大山。
方舜天听着王丞相字字珠玑的扎心之语,每一个字都好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不过他并不在意,毫不理会王丞相的话,冷笑一声:“丞相身为儒道大家,应该知晓儒道是从何时开始奉行重农轻商抑商思想的吧,也该知道圣人是如何看到行商的吧!”
“那又如何”王丞相冷哼。
“呵呵,看来丞相虽说学富五车饱读诗书,却没想到竟然看漏了不少。”方舜天桀桀一笑,“圣人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圣人所言并非抑商,而是抑制奸商。尔等穿凿附会,混淆是非,才是最大的可耻。如若真正抑商的话,那丞相身上的衣物又由何人缝制,丞相每日所食之菜蔬又是何人栽培相比起商道带给国家的微不足道的负面影响,它才能真正做到国富民安。”
方舜天义正言辞地说道,把王丞相狠狠地贬斥了一顿。
不过,他的话在人群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圣人似乎真的没有说过重农抑商,儒道好像是后来才提出这种说法的。”有国子监出身的正牌朝官说道。
“的确是,神魔时代,人们就通过交换所需来达成各自的目的,后来才有了儒圣、道尊、佛祖的崛起。”
“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才对,所以圣人才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看来,太宰大人说的都是真的,圣人并没有否定行商,只是抵制奸商恶商。”
“那,儒道传承了许多年的思想是错误的这不是圣人的思想”很多人惊呼,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而大部分文臣则如丧考妣,他们都是儒道的儒生,从未想过自己根深蒂固映入脑子里的圣人思想竟然有错。
能够站到大朝会上的儒生,自然是天底下最顶尖的一部分儒生,至少都是方禹承这般的七品及以上。
儒道七品入六品,是一个分水岭,而这个分水岭便和儒道典籍有关。很多儒生通过印证,骇然发现,方舜天说的竟然没有错。
儒道并未从一开始就否认商道,重农抑商却是后世的升华理念。
一时间,大部分儒生陷入了迷茫,还有一些人周身的气息紊乱,力量肆意爆发,道心坍塌,整个人陷入癫狂的边缘。
在场的变故很快就引起了御林军的反应。御林军们分出几人分别前往那些道心受损的官员面前,举起手中的制式长刀,重重地砸在这些发疯的人后脑勺上。
“晕过去就好了”不太懂的人有些意外,毕竟这可是道心蒙尘甚至破损,运气好的人修为止步,运气差的人一身修为会尽数消散。
王丞相面对方舜天的反击,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无能为力。
素日里圣人文章脱口而出张嘴就来,却没想到站在方舜天面前竟然有一种被彻底压制的感觉。
虽然方舜天的反击太过凌厉让他根本反应不过来,他才会落于下风,但王丞相不得不承认,方舜天挑选的点实在是天巧妙了,往往能够一击必中,让他根本没有抵抗的余地。
而在儒道之中,双方论道之时,其中一方产生认输的想法后,这场论道便由另一方获胜结束。此刻,王丞相的内心里正不断闪过这三个字。
这种认输,涉及到了道心,涉及到了儒道本身。一旦认输,以后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重头再来想得美。
“我输了。”
王丞相在心底认定般地说了一遍,然后正要张嘴认输,忽然耳边传来一声唱喝:“院长大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