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批囚犯中,叶寒看到了披头散发、浑身血迹、憔悴不堪的褚建弼,还有当初在紫金山颠有一面之缘的原太子东宫詹事。
这几天菜市口的血迹就没有干过,被砍头的恐怕已经超过千余人,然而还在继续。
叶寒并没有打算做什么,世间因果本就如此,种什么因的什么果,就像褚建弼,在他的因果中,叶寒也早就看到他被砍头的那一幕。
然而想到这里的时候,叶寒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抓住了之前那一闪而逝的灵光。
叶寒就近找了一个茶肆,要了一杯茶,深思了起来。
既然良妃都能看得出来贞妃伪装的假象,还提醒叶寒要小心贞妃,那么老皇帝宗政永熙呢?
他不可能看不出贞妃的那些手段。
叶寒难免想起第一次进皇宫看到那些妃嫔的下人后,对八年前事的猜想,当时自己心中还有三个疑惑。
第一个疑点,老皇帝宗政永熙也算是中兴之主了,虽然这么多人合起伙来蒙混圣听,但他绝不是昏聩之君?难道就没有怀疑过吗?
这个疑点在老皇帝弄死那些不安分的皇子,把宗政文乐扶上皇位就可以知道,老皇帝什么事情都知道,他一直都在布局。
第二个疑点,怎么说贞妃也是出自于万年家族的姬家,那些人胆大妄为当真不怕姬家人动怒而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和生命吗?贞妃身边的宫女又是怎样的想法?为何就能听贤妃和淑妃的支配而卖主求荣呢?
从贞太妃身边的嬷嬷因果中,叶寒也知道,贞妃当年根本就是将计就计,人性大多数都是同情弱者,所以无论是贞妃还是楚王,他们的地位从未动摇过,甚至还稳步向上。
第三个疑点,如果贞妃与传闻那般跟叶逸风因为叶寒母亲的缘故,相交甚笃,贞妃当时为何就没有给叶逸风发过信呢?不管怎么说叶逸风也是因为替他护送灵药而死,贞妃为何始终没有心怀感恩而对叶逸风的独子有什么照拂呢?还让别人窃取了本该属于叶逸风独子的爵位。
综合以上这几个疑点,以及刚才的灵光一闪,叶寒已经全部明白了,贞太妃并不想让叶寒去大梁,所以当时叶寒提出要去大梁时,贞太妃眼底的为何会出现一丝慌乱和狠戾了。
因为八年前,贞太妃本来就打算顺水推舟的弄死叶寒的父亲叶逸风,至于为什么要弄死叶逸风,那只有等到了大梁,才能查明真相了。她连叶逸风都想弄死,又怎会照拂叶逸风的儿子呢?
老皇帝为何打破了帝国自诸王叛乱后两百多年来皇子不就藩的不成文的规矩让楚王就藩呢?而且还多封了他一个郡的封地,甚至让楚王带着母亲一起就藩,如果楚王叛乱岂不是没有后顾之忧?
因为什么?
因为老皇帝宗政永熙早就把一切都算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因为叶寒,一旦叶寒查明真相,定会报仇,因为宗政永熙知道了叶寒和新帝宗政文乐的关系,到时候,不管是宗政文乐为了帝国的稳定,还是叶寒为了复仇,他们一定会对楚王动手。
不管是宗政文乐最后解决了楚王母子也好,还是叶寒解决了他们也好,总而言之,老皇帝宗政永熙不用背上任何坏名声。甚至还留给宗政文乐一个磨刀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想清楚这一切,叶寒不禁感到背脊发凉,一个人能把天下大势如此面面俱到的考虑进去,此等智慧、此等手段,让人如何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