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住法,即为守元归真、结丹住法,成就五雷之神;
感应天地,即雷神合道,化生金桥,天人交感,此时神仙之果已得小成,可呼风唤雨、役天地之力,虽然尚未脱去肉身,但死后可得仙乡接引,位列仙班、超然轮回;
神游太虚,即是元神大成,自此可脱去肉身,阴阳不拘、天地不缚,成就真正的长生道果,得大逍遥、大自在。
不过道法虽高,却如绝巅,攀登不易,天下道士众多,但有史记载以来,能得小成神仙道果以上的道士,也不过七八十人,其中真正得了元神道果的,虽然记载不详,但绝对不超过十人,更多道士终其一生都在山脚徘徊,望大道而兴叹。
各派的修行法门,修行之前都必须先“筑基”。
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练体魄、通经络,温养精、气、神,打下炼气修行的基础。
陆有德所传的筑基法,讲究一动一静,动为拳术、静为存想,动静相合,逐步畅通全身经络,短则百日、长则数年,完成筑基后,才可修行内丹道法。
陆有德先传给顾十良一门拳术,名曰“六通拳”,所谓“六通”,即为“眼、耳、鼻、口、身、心”皆通,每日勤练此拳,可通七窍、强体魄、定心神。
拳术略微复杂些,有六十四招,不过顾十良学拳颇有天赋,七八天工夫就能打得有模有样。
拳术刚刚有点样子,陆有德便又开始教顾十良打坐存想之法。
打坐存想要求身心皆定,这可难倒了顾十良,对一个十岁的小孩子来说,让他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实在难于登天。
他总是坐不了多久,要么就腿麻了,要么就睡着了,折腾了一个多月才稍微进入状态,但存想最长也超不过半个钟头。
来山上已经一个半月,大致学会了筑基的基本法门,陆有德便带顾十良下了山。壶山脚下有个镇子,名叫惜福镇,离道观大约十里路,镇上有个小学,陆有德此行,是带顾十良到学校报名上学。
顾红旌虽然答应让顾十良当道士,但事后总觉得不靠谱,所以要求顾十良必须上学,至少要把小学读完才行。
道士虽然修行求仙,但也需历世情、炼道心,大道绝非长久枯坐可得,让顾十良入世求学,虽然短期看会影响些修行,但却有长远的好处,而且道士也要研习道藏经文,不会识字读书可不行,陆有德又懒得教,所以上学一事也甚合他心。
在学校里录了学籍,先生交待第二天来上课。顾十良当时并不清楚,即将到来的是何等炼狱日子。
六通拳经曰,习拳当吞吐朝阳之精,宜每日卯时起、辰时毕。
民国以后,政府提倡用二十四个钟头计时,但顾十良也明白卯时起、辰时毕是啥意思——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就都得起床,练整整两个钟头的拳。
每天上学往返就有二十里路,且上完一天学后也不得休息。据陆有德说,要正经开始筑基的话,每天至少要存想六个时辰,也就是整整十二个钟头,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陆有德让顾十良用存想代替睡觉......
不知道是故意作弄顾十良,还是当真必须如此,反正陆有德这个师父当得极为严苛。
每天晚上他都不睡觉,睁眼盯着顾十良存想,一旦顾十良睡着,就会被他掐大腿疼醒。卯时一到,陆有德就连拖带拽地拉起顾十良练拳,必须练满两个钟头,期间不能偷懒,要不然上来就是一顿藤条。
顾十良老老实实坚持了段时间,但十几天以后,他就受不了了,决定奋起反抗。
不过来硬的他压根不是陆有德的对手,还结结实实挨了顿揍,之后哭闹、撒泼、绝食,好多招数也用上了,没有丝毫效果。
陆有德总有办法对付他,越是作妖,往往就会被整得越惨。
后来顾十良借着上学的工夫跑过几次,但不知陆有德用的什么手段,每次顾十良跑出二三十里,都会被他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