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盐,是白糖。要用烤鸭片沾着白糖吃。达官贵人家的女眷都这么吃!”蔡全无看着二人。
两个女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拿起筷子夹了一片烤鸭沾了白糖送入了嘴里。
“好吃!”
“一点都不腻!”
两个女人一改刚才的矜持,夹起烤鸭快速的吃着。蔡全无静静地看着,仿佛又看到了商机。
第二天一早,蔡全无就张罗着开烤鸭店的事情。培训烤鸭师傅、烤鸭店选址这些事忙的不可开交。最后,蔡全无决定把“一品鸭”烤鸭店总店开在代州醉仙居隔壁,由石墨村于六当掌柜的。代州是陈远霸的驻地,有他罩着那是万无一失。
陈远霸也真够意思,亲自到“一品鸭”忙前忙后,为烤鸭店开张做准备。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给蔡全无提前招揽顾客,整个代州城大小官吏、有头有脸的深商巨贾都接了一份请帖。
很多人奇怪,位高权重的陈大帅怎么会给一个没有名气的从没听说过的“烤鸭店”捧场呢?不用问那八成是他亲戚开的,很多人不想来,但碍于陈远霸的面子还是来了。
开业当天,人山人海,陈远霸亲自主持大局,迎来送往。蔡全无则跟在陈远霸后面陪着笑脸,从外面看,好像陈远霸才是老板,蔡全无只是个掌柜的。
随着一声锣响,鞭炮齐鸣,“一品鸭”招牌上的红布被掀开了,随着“一品鸭”三个字展现在人们眼前,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陈远霸会来忙前忙后了,因为三个字下面的落款是“宿元景”,当朝一品,皇上的心腹,位极人臣。
能让宿元景题字的人也就值得陈远霸忙前忙后,弄不好这个“一品鸭”的真正东家就是太尉大人。那些硬着头皮来的人更是庆幸,差一点就丢了与大人物结交的机会,好险好险,于是纷纷拿出烫金的名帖和重礼,争先恐后的到账房随了礼。
蔡全无在隔壁醉仙居摆宴招待大家,并且给每个上礼之人都回了一只烤鸭作为谢礼。
由于烤鸭味道极好,又有名人题字的效应,所以“一品鸭”生意火爆的不得了,短短三天就卖出几千只烤鸭,盈利一千多两,着实的让蔡全无大赚一笔。
这也是蔡全无让宿元景题字的目的,既然你让我挡过枪,我就拿你的名气赚钱,朋友嘛,相互利用才能体现大家的价值。
一时间,整个代州乃至三关,吃烤鸭成了一种时髦,有头有脸的人请人吃饭不买一只烤鸭就很没面子,甚至出现了没有一件事情是一只烤鸭解决不了的情况,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两只。
很多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地主老财也都咬着牙,瞪着眼,从床底下掏出半贯钱去买只烤鸭解馋,一家人吃完的骨头舍不得扔,捡起来炖汤喝,最后实在没味了才依依不舍的喂了狗。
一个月后,火爆的场面渐渐的冷却下来,原因很简单,人们吃腻了。
蔡全无一点也不着急,这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什么好东西吃多了都不香,只有换着花样吃才行。
于是蔡全无在烤鸭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片皮鸭,就着甜面酱、薄饼和小葱吃;美容养颜鸭,沾着白糖吃;三吃鸭,片皮、炖菜、煮汤吃。
而且每隔几天增加一个新产品:盐焗鸭、咸水鸭、叉烧鸭、卤鸭头、卤鸭掌、卤鸭肠···等等各种鸭制品琳琅满目,有钱的变着花样吃一整只鸭子,钱少的可以买半只,就算是平常的贫苦人家花两个老钱也能买半斤鸭杂喝一气,凡是进店的总有一款适合你。总之,鸭子的价值算是被蔡全无压榨到了极致。
蔡全无明白,什么生意都不可能天天火爆。开始的一个月,他借助名人效应,抓流量经济,狠狠的宰了有钱人一把。然后不断推出花样,保持人们对鸭子的新鲜感,但是鸭子毕竟是民间小吃,要做百年老字号,一定要回归民众才行,所以蔡全无针对三教九流推出不同价格的产品,保证各阶层都消费的起才能长远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