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里回到临县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但难得的是城门竟没像平常那么早地关闭,刘双喜抱着喜悦,呵呵地道:“幸好今儿城门关的晚,不然就进不来城了。”
云珞却望着前面不说话,只是看着城门旁排着的长长队伍,刘双喜先前也注意到这边的人,知道临县每隔些日子就会有人来施粥,倒也没太放心上。
虽然这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做慈善的人也不少,有些家里富足的人家也会时常在这里熬粥施舍给穷人。
刘双喜倒没想过她有一天会去做这个施粥人,但对这些善良的人还是心存敬佩。顺着云珞的目光看去,就见城门边上搭了个粥棚,设了几张桌案,桌案上摆了几个大木桶,不时有人把熬好的粥端过来倒进木桶里。
一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带着几个年轻的丫头,正在给排着长龙等着吃粥的人往碗里盛粥。
她的脸上虽然没有和煦的笑容,甚至说话时嗓门大得惊人,骂不排队的人时更是不留情面,但当有人端着碗走到她面前道上一声:“白夫人,辛苦了!”
那位白夫人则会哈哈大笑,“不辛苦,不辛苦,有什么难处就到青山学堂找我去!”那爽朗的模样就让人心生好感。
刘双喜问云珞,“那些人叫她白夫人,她还说有难处去青山学堂找她,她会不会就是白山长的夫人?”
见云珞点头,刘双喜对那位小气的连束修都不肯还的白山长也肃然起敬,瞬间他们夫妻俩在她心底的形象就变得高大了。
众人看白夫人时敬仰的目光中,刘双喜相信白夫人施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而能纵容白夫人把赚来的银子都用来施粥,白山长可不单单是因为惧内,虽然他一脸委屈地说白夫人给他穿破衣烂衫,但如今想想,这也是白山长变相地在秀恩爱嘛。
大概是刘双喜和云珞看的时间久了些,白夫人转头时看到他们,朝他们摆了摆手,“那边的公子、小姐,若是手头宽裕就捐点吧!一两不嫌多,一文不嫌少,都是积德行善。”
刘双喜笑着走上前,将身上带的钱袋拿出来,递给白夫人。白夫人却摇了摇头,指着旁边的一只带锁的铁箱子,“投那里吧,谁也拿不出来,公正!”
见铁箱子上面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洞,知道捐钱的人都是从这里把钱捐进去,之后大概也是要送到什么地方统一保管,等用的时候再把锁打开。
刘双喜将钱袋里的碎银子和铜钱都倒了进去,大概有一两多的样子,白夫人朝刘双喜笑了笑,“小姑娘心真善,往后有什么难处就去青山学堂找白山长,那是我男人!“
见刘双喜点头,白夫人问,”还没问小姑娘是哪家的?如何称呼?瞧着甚是面生。”
刘双喜笑道:“我姓刘,叫刘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