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高级将领学习班求收藏求推荐(2 / 2)

“臣建议,开设大明高级将领学习班。”

这是秦方的第一封奏折。

大明的将领对于打仗,各有独到的见解,但不成体系。故而秦方建议,开设大明高级将领学习班,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进步,共同研究。

形成一本大明的军事书籍,可以流传后世,也可让先人的智慧流传下去。

顺带关于神机营的知识,秦方也需要这个平台进行传授。

每位将军,每隔三年即需要参加为期三月的学习班培训。

秦方具体的建议很多,朱棣第一眼看到即眼前一亮。

“准!”

朱棣同意,让秦方开始准备,让全天下的将军都知晓此事,谁也不准推辞,必须参加。

将领们!确实需要学习,别一天天的,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第二本奏折,朱棣看完,微微蹙眉。

这一封奏折,也是关于军队的。

“请陛下准奏,特设军人的探亲假,每两年一次,每次一月。每班六人,但每次探亲假仅存一人,不耽误战斗力......”

这份奏折,让朱棣思索了很久,但最终还是同意。

秦方掏出第三封奏折。

第四封奏折。

第五封奏折。

朱棣叹息一声,看完之后让内阁讨论。

最终同意三条。

全大明先生,进行统一的考试,合格之后颁发先生资格证,如此方才准许教书育人。

这一条:年过四十的先生除外。

第二条,逐步收归铁路司为国有化。

前期大明资金缺乏,只能跟豪商合作,但现如今,铁路的建设需要国有化,统筹规划,统一修建。但豪商,还可参与进来。

第三条,设定考核制度,考核天下百官。

这一点是次要的。考核这东西,作假太频繁。

秦方本来想设立专门的机构,专门处理举报事件的。

但想了想不现实。而是等电话普及,专门设立举报电话才行。

秦方奏折,被朱棣丢在箱子内。

退朝。

秦方离去.......

这几年,大明的经济飞速的增长,但却让秦方看到了一定的隐患。

大明,如同是一个大胖子般,疯狂的吃,疯狂的积蓄财富,但经济!却逐渐的畸形。

富人越来越富,地主越来越胖,但穷人呢,还是只能勉强吃饱饭。

这不对啊。

秦方只懂得修路,减轻一点国库的负担,但更深的经济体系应该如何把控,他并不擅长。但他知晓,如若不调控的话,大明极有可能陷入一场经济危机之中。

大明,需要可以调控经济的人才。

格物学府内关于这方面额的人才,还在读书呢,短时间内不堪大用。

怎么办?

秦方也不知道如何调控经济。

于是,秦方拜访户部尚书夏元吉,与之交谈。

夏元吉,明朝的能臣。秦方相信他应该能够解决。

户部尚书夏元吉也敏锐的察觉到了,甚至跟朱棣上书了他的建议,夏元吉方案很简单。

海禁,禁止商人下海,防止商人再富下去,即可抑制。

秦方喝下一杯茶,选择离去。

看来!夏元吉也办不到。

秦方走后,夏元吉淡淡的笑出声。

忠国公秦方,有趣,有趣。

夏元吉的书房内,已经针对大明的经济拟出了三条建议,还不曾完善,待完善之后即准备上奏,开始整顿大明的经济。

大明经济逐渐畸形,这一点,夏元吉看在眼中,他早就想改。

至于禁海,仅仅是夏元吉唬秦方的。他想看看秦方的反应。

但秦方却只有失望的反应,这让夏元吉不解。

......

永乐十二年正月十一日,成祖谕行在户部诸臣:孔子代天立教,所以万世帝王恭敬祀奉他。

庙宇须体面,不可只像过去的样子。现在老子、释迦牟尼之观庙遍布各地,皆宏伟壮丽,坚固无比。至于孔子曲阜庙国家岂可不重视呢?

朕举兵发动靖难之役时,严禁将士过曲阜,不允许他们损坏亵渎孔庙,将士们都不敢违反此令,你们也要体会朕此番尊孔之意。

户部懂了,开始修缮孔庙。

天下的士子好像也懂了一些什么。

难不成科举制度还要改变回来吗?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

永乐十二年正月十三日,山东莱州府掖县言,民间食盐每年输米九千三百六十八石。近年田稼欠收,百姓缺粮,已蒙朝廷赈贷。其该输盐粮请折成钞币交付,成祖批准施行。

......

夏元吉忙完修缮孔庙,将任务布置下去,亲自拜访秦方,共同商议大明经济一事。

他感觉秦方懂一些经济学,故而不曾阻拦秦方修公路,修铁路。

这些!都是夏元吉同意的,都是朱棣跟夏元吉秘密探讨过的,否则的话,铁路司,公路司不可能这么迅速的筹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