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行了一礼,算是正式聘苏双为粮草官。
苏双只是一试,没想到刘轩竟然真的答应了下来。连忙扶住刘轩道:“将军信我,苏双必效死力,不让将军为粮草操心。”
这对苏双来说意义重大。这代表着自己脱离了贱籍,正式踏足官宦。
知道刘轩现在没钱,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做本钱,开始运作贩马事宜。
粮草问题解决了,刘轩开始操心装备的事情。
算算时间诸葛亮快到了,诸葛连弩是他发明的。打造一批带着上路,这是对骑兵非常重要的。
刘轩收购了大量的小麦,这时代稻贵麦贱。司马相如曾言:“五味虽甘,宁先食稻黍。”可见人们对稻米的渴望。
刘轩作为一个北方人,对吃面食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对大米没多少兴趣。在他的认知里,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北方人吃的再饱,也不顶时候,一会儿就饿。
这些面食不受欢迎,是因为面食的做法较少。饼子、疙瘩汤、有点手艺的能擀个面条,没有发酵,面食自然不受欢迎。
而且小麦去皮麻烦,麸子去的不干净,吃起来剌嗓子。
对这些刘轩早已想好对策,在一条不大的河旁边,修建了堤坝,这条河量不大,好在长年有水。
画出大体轮廓,让木匠照着做了一架水车。好在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刘轩一说,木匠就领悟了。
用了三天时间,一架不是太大的水车就造好了。看着缓缓转动的水车,刘轩终于有了穿越的优越感。
看着被水车带动的石磨,见过的人无不惊讶万分。
“竟然不用骡子拉,几根木头就能带动石磨,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少爷是墨家传人吗?这么精巧的机关,除了墨家的机关道,没听说过有人造的出来。”
看过磨坊的赵云赞叹不已,要是在自己家乡也按一架,那自己的家人就省力多了。
刘轩又让人用丝线,织了一块比一块粗的纱布,用作筛选过滤面粉。这样筛出来的面粉,细腻洁白,再加上有老面发酵,做出来的面食香甜,柔软,不剌嗓子,受到众人喜爱。
苏双吃过刘轩做的面饼后,立刻看到其中的商机。和刘轩商量后,带着新产出的面粉四处贩卖。时间不长就打开了销路,换回了大量的小麦。
这是刘轩特意要求的,他怕都换成金银,附近的小麦买完了,去更远的地方买,耗费的时间太长,启程的日子越来越近,时间上赶不及。不如换成麦子节省时间。
新加工的面粉受到欢迎,磨坊黑白不停,面粉依然供不应求。这让刘轩短短几天时间就聚集了大量的小麦。
刘轩知道这水车的技术含量太低,很快就会有人模仿出来。干脆派苏双带人四处给人建水车,一架一百两银子。
刚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贵,没想到苏双在建了一个,集浇地磨坊为一体的水车后,人们才恍然大悟。
这水车竟然还能浇地,这样一来,旱地就变成水浇地了,粮食的产量直接翻番,这其中的经济利益就大了。
很快苏双忙的不可开交,赚了翻了天。
也有脑子活泛的,开始自己试着造,只是关键的轴承技术在苏双手里,自己造的水车,要不就被水冲到,要不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断裂。无可奈何只能求助苏双。
这种赚快钱的买卖做不长久,和刘轩商量后,找了几家有实力的人家,把造轴承的技术给他们,他们每造一架水车,苏双抽十两银子,算是技术入股。
这样水车建的快,苏双赚的也快。这样水浇地变多,粮食也会增产,这样粮价下来,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刘轩觉得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