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观西方的主流商品,仅仅是地毯、香料、金银制品等罢了,对凉州商人的吸引力十分值得怀疑。绝大部分的凉州商人都是实业和贸易为主,基本不会收购西方的商品。所以,凉州进口额只不过是出口额的五十分之一,也是说,凉州对西方国家,例如大秦、安息、乌孙、贵霜等国都是绝对的贸易顺差。</p>
因为刘范颁布了多项鼓励工商的郑策,凉州成为了如今汉国最为富有生机的部分。全国的商人和世家都像闻到了尸体腐臭味的秃鹫似的,嗅着铜臭味儿蜂拥而,带着丝绸、瓷器、茶叶等东方特产涌进凉州。大部分的商人还得到凉州的支持,建立小型的工坊或较大的工场,生产的商品算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也能在丝绸之路卖个好价钱。</p>
丝绸、瓷器、茶叶,这是国两千年来的外贸主流商品,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自不必说。刘范又‘弄’出了新纸来,现在纸品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丝绸的价格了。于是,凉州成为丝绸之路的主宰者,丝绸之路成为了凉州商人的卖方市场。</p>
很多当初不理解刘范扶助工商的人,看到凉州现在的成,已经完全不敢吱声了。算是儒家那些老学究,也只好乖乖地闭嘴,不敢再说什么“士农工商”了。</p>
这也是刘范所期望的。刘范知道,日后不得不发动的战争需要巨额的军费。农业虽然是本业,但坏坏在发展的周期太长,资本积累太慢。如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用四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成为东方首屈一指的强国。</p>
刘范是急‘性’子,骨子里又有些贪婪,所以不想等;而且现在严峻的形势,汉灵帝每一天都有可能因为被酒‘色’掏空身子。作为皇帝的刘宏一死,距离天下大‘乱’不远了,形势也容不得刘范再等。</p>
刘范深知,他必须在短时间内筹措到巨额军费。但他又不愿学曹‘操’,厚颜无耻地搞出个‘摸’金校尉,做盗墓贼,贪图死人钱;又不忍心以剥削百姓的方式来筹措,所以只能着手鼓励工商发展。刘范知道,农业虽是基础,但工商也是不可或缺的。</p>
如唐朝,只不过准许开东西两市、发展草市,同时降低一些商业税和城‘门’税,奠定了唐朝繁华的基础。到了唐朝后期,商业税和关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仅次于农业税。而南宋,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励商业发展,几乎把商业看得农业还重。</p>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唐朝鼎盛时国土有六七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有惊人的五六千万,一年的赋税却只有有三千万贯;但南宋一个偏安江南的国家,国土不过唐朝的几分之一,人口也不如唐朝多,一年的赋税却是惊人的一亿多贯,是唐朝的三倍还多。而且南宋在历史第一次做到了商业税和关税超过农税地租。这说明了,工商繁荣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推力。</p>
但刘范知道,随着凉州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市场所需的货币量会越来越大。现在凉州高度发达的工商业和西方诸国强大的购买力来说,现在的货币量已经跟不市场需求了。因为缺乏货币,凉州的物价已经开始逐步涨了。来自后世的刘范知道,物价涨太快和后续带来的通货膨胀对国家的危害有多大。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足以让后世的一个发达国家遭受重创,经济陷入萧条。凉州要是出现通货膨胀,那它的拥有者,刘范,会变得一无所有,所有的努力和辉煌都将化为乌有。</p>
这也是刘范为什么今天来视察黄金的原因。凉州的货币,是汉朝发行的五铢钱。五铢钱的价值太低,仅有五铢,所以大宗商品的‘交’易,一般不用五铢钱,而是用更为方便的金银。在商业贫弱的其他州郡,使用五铢钱当然凑合;但在市场发达的凉州,这可不合适了,必须使用金银才行。</p>
但问题在于,凉州的金银货币全部都是西方诸国的金币和银币,一枚属于大汉的金币都没有。这让刘范觉得不安。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是别国发行的,货币受别国把持,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沦为别国的把柄。刘范认为,只有把货币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确保无虞。</p>
想到这里,刘范心里逐渐萌生了铸造属于凉州自己的货币的念头。但现在还不行。他只有这区区三十多吨的黄金,不说白银很缺乏,这点黄金,也不够凉州工商业塞牙缝的。而且,现在乌孙磨刀霍霍,西域沦陷在即,丝绸之路又要断绝了。</p>
凉州的繁荣,离不开丝绸之路。假使丝绸之路断绝,那凉州会像断‘奶’的婴儿一样,手足无措。所以,刘范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整军备战,加快收复西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