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黄巾并无十足战力,一触即溃。诸位何不奋勇,多立军功,趁黄巾之乱,谋得个一官半职。
虽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哪怕就是百夫长,别的不说,至少有一身好甲吧
诸位都上过沙场,有甲和无甲。哪个易死,哪个亦活,诸位自有评断,不用某多言。
大富大贵难求,那是要拿命换的。可就算只苟得性命于乱世,也绝非易事。
卒兵战阵易死,若要活命,谋得一官半职,是重中之重。”
“军中谋立官职,必要有军功在身。
今有黄巾谆弱之敌,不却正是我等军人谋取军功之千载难逢之机”
“有弱敌可搏巨功,此良机断难再有。”
“某所言,诸位前途,正在黄巾之乱。诸位当奋命一搏便是。”
语毕,李孟羲轻轻打了个哈欠。
他有些瞌睡了。
乡勇们听完李孟羲的话,隔着火势渐熄的篝火,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有些被李孟羲的话说的意动了。
“着啊!小哥儿说的在理!”某乡勇一拍大腿,脸色有些激动。
黄巾确实不堪一击,想起大兴山一战,追着乡勇追了满山,哪怕遇到一丝抵抗
当时若是再勇一点,搏杀或是生擒个黄巾百夫长,跟自己的什长一样,自己现在也是什长了。
等成了什长,再杀他一两个甲士,那不还得再升一级
按大兴山一战战后功赏的情况来看,刘备军中功赏倒是分明,一战下来,但立功着,不论大小,人人有赏,未有立功而不赏者。
一时之间,乡勇们觉得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和被迫为賊的黄巾军相比,和还在家乡埋头苦种的乡人相比,如今从军的乡勇们的确有着远比其他人光明的多的“前途。”
乱世里饿死百姓,却饿不死当兵的。
对这些大字不识的乡勇们来说,正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此时若是奋命一搏,当能以自己的鲜血,换取最大的价值。
如今杀了一个没什么战斗意志的黄巾甲士,就可以得军功一级。
再等一两年后,他们的对手就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经过战火洗礼的其他的乡勇。
再要得军功一级,难度平增数倍。
要是再等个两年,等诸侯兵成,为了对抗黄巾而募集的乡勇们,他们的对手就变换成了世间精锐,变成了并州铁骑,丹阳兵,虎豹骑,陷阵营,白马义从,先登死士……
虽说大浪淘沙,可先被淘掉的,必然是最小的沙子。
如今若是在黄巾之乱,不管在谁的麾下以军功博得个百夫长千夫长,将占得先机。
就算志不在军旅,从军只为挣得些钱财,然后回乡买地,那如今黄巾之乱,也是能挣得钱财最容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