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包饺子”当时还没人会,而后来也正是三国时的一位“圣人”所创造!大家猜会是谁?
有的读者猜到了,此人正是“医圣”张仲景。相传张仲景在作太守之时,有一年正值冬至节气,天气特冷,很多饥民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把耳朵冻坏!张仲景看了心痛,便叫人用活血的中草药煮了一大锅汤,把羊肉和辣椒一起剁碎,用面包成耳朵型状,起名叫“姣耳”,煮熟分给饥民吃,饥民吃了“姣耳”,喝了姣耳汤,身上发热,耳朵就渐渐好了起来,都感谢张仲景之恩!
后来,这种方法一传十,十传百,大户人家怕自己的孩子冻伤,便都在冬至这天提前给孩子包“姣耳”,因为是姣惯孩子之意,后改叫“姣子”,慢慢的冬至吃饺子变成习俗!
此时在南阳城的王琦见冬至节气将至,忽然想起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便想包些饺子在城内施舍给百姓,一来给饥民饱腹驱寒,二来也让百姓感恩,扬自己之名!
和太守张仲景一商量,张仲景特别惊奇,王琦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自己正想做“姣耳”汤给饥民,没想到王琦先提出来了。更加敬佩王琦!张仲景提议用羊肉和少量辣椒剁馅更能驱寒!
王琦依言,叫人备好物品,亲自带太守府仆人、卫兵一齐包饺子。而且王琦教大家怎样包得又快又好看!然后带卫兵到城门口,支起大锅,生火煮熟,每个饥民连汤带水饺分得一碗,饥民高兴的连呼“中原王万岁!”反正现在乱世也没皇帝,随便叫吧!
后来在每年的旧历年终时,王琦下令各城的百姓庆太平,吃饺子!后来又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中原大地,虽然汉军和红巾军还在争战,但一些习俗在百姓之间传的很快,比如说王琦教给大家用猪肉做的“红烧肉”、“东坡肉”以及水饺、蒸饺等等都在民间广泛传开!
正所谓,“炎黄子孙为一家”,看来中原一统真正是民心所向!
三国演义中,孔明被刘备三请出山之时,算是孔明老师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就说过诸葛亮“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此时诸葛亮恐怕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因为一没有关张相助,并且老百姓都心向中原王!不占人和。二是因王琦的穿越,刘备的“汉王天下”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没能象演义中那样占荆州和川蜀大地。反而地盘被王琦压缩的越来越小,既无天时,又无地利。诸葛亮虽有奇才,但郭嘉、庞统能比他差多少?所以诸葛亮或降、或败只是早晚的事!或许这些诸葛孔明也心知肚明,只是念在刘备三请自己的情份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吧!
再说关羽的东部兵团,在占领许昌城、汝阴、颖上两郡之后,并不急于攻打城高墙厚,兵力十足的扬州城,而是采用郭嘉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向南攻占庐江郡以及周边农村地区。
红巾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王琦爱民如子之名又四海名扬!正所谓仁者无敌,被汉王治下的百姓竞主动送子参军!所以很快占领了许多郡县,郭嘉又把占领或归降的各地设立“人民政府”由选拨出的有才之士领导,并组建“红巾自卫队”,这样既使大军转战之后,仍有自己的地方武装!这些策略连王琦都大加赞赏,后来各兵团纷纷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