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人屋檐下(2 / 2)

好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的景象,读书人浪漫情怀更重些,都沉浸在这感觉里润色辞藻准备大发感慨。

却被李准跳出来破坏气氛都差点憋出内伤。

李准指着远处的城池说:“诸位夫子那便是福山城西门,南越三郡最大的城池,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福山城,祖大人已经在福山城等待诸位,末将这就要赶回剑门关接应贵书院另外两批学生,就此告辞”。

接着对着几位老夫子行学生之礼说道:“一路上夫子们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使学生若临秋水,如沐春风,学生终生不敢忘。”

几位老狐狸,不对,是几位老夫子面露不舍说到:“哎呀,真是遗憾呀,没能跟贤侄多相处相处”。

哎呀呀,这才多久就混成老夫子们的贤侄了。

老夫子接着转身对身后学生说道:”以后有机会要多跟你们的李准师兄亲近,你们同为读书人定能聊的来”。

众人皆作揖行礼应诺,每人心里都在想:“这马屁精终于要走了。”

与李准分别后,书院车队一路朝着福山城驶而去,众人心情轻松感觉没过多久就驶出树林茂密的区域。

来到福山城池前的一片开阔地,顿时嘈杂起来,这片开阔地上搭建了大量的简易木板房都住满了人,人声杂乱牛吼马嘶孩童乱窜,牲口的粪便到处都是。

还有很多人在砍伐着外围的树木。看着装杂乱老少皆有应该都是普通百姓,不少南越士兵在指挥,看样子这片区域还要继续扩大。

冉岷抽抽鼻子,这里的味道真难闻。

车队穿过开阔地到达福山城下,城门处早有一名穿官服的官员在等待。

这名负责接待的礼部官员就是祖大寿,祖大寿年纪大约有40多岁,一身夏朝五品官服精明老练,善于察颜观色。

双方相见感慨唏嘘一番后由祖大寿引领进城。

“敢问祖大人,城外百姓是怎么回事?南越百姓都是居住的如此简陋吗?”陈老夫子指着城外说到。

“哦,老夫子误会了,这些都是逃难而来的百姓,突然来这么多人严重出乎意料,可南越贫苦城池不够大也没那么多房屋安置不了这么多人,还好南越地广人稀,树木也是很多,只能组织逃难百姓自建房屋先临时居住在城外等待安排。每天都有施粥,虽然条件差些但总比在关外安全的多。”祖大寿行礼回答道。

“南越三郡共有56个县城,计划将这些百姓分散到各县,福海郡的诸县地域最广人也不多,适合安置百姓但路途太远,山河堪舆图又是不可发放给普通百姓的战略物资,所以只能派人分别护送,百姓太多人手不足,这需要不短的时间运作。”祖大寿继续解释,众人恍然。

“祖大人,我们这是去哪里呀?”欧阳湛边看着福山城建筑和围观百姓边问道。

这福山城的建筑多是开采山石做地基,用木材搭建房屋,少有两层以上的建筑。

百姓看到这车队大部分都是身穿书院制服的年轻书生,还有官老爷陪同都好奇的在道路两边追着看热闹。

百姓穿着多朴素粗布衣裳,整体上福山城还是比较贫苦,跟苍南城相比自是天壤之别。

“刚相见匆忙,忘记和诸位夫子说了,我们这是去往福夏书院,今后诸位就在福夏书院求学生活。”

嗯?福夏书院?所有书院师生均是一愣,一起望向祖大寿。

祖大寿自是知道为何仍然平静的说到:“各位老夫子,今日天色已晚,先权益行事,诸般事宜明日再说。”

几位老夫子黑着脸相互看一眼,勉强点头继续前行。

车队继续前进,天色渐黑队转了几条街后停在了一座灰瓦白墙的学府大门前,屋檐下挂着4盏大红宫灯上书:福夏,三扇正红朱漆大门钉有金黄色门钉很是气派。

大门正上方挂有“福夏书院”的金字金丝楠木横匾,正门两边分别贴有对联:唯越有材,于斯为盛。

好大的口气,正门与两侧门的底部两边都有石鼓,从规格上看南越虽贫苦但对书院颇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