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很吃惊。还认为魏军有奇谋。再加上自己率领攻打狄道的蜀军是轻装上阵。跟魏军长期围点打援,干不过。
还有就是镇南大将军张翼多次进谏。要求退兵。
张翼可不是什么爱打仗的家伙。一听说姜维要杀个你死我活,就像“小蜜蜂”一样,天天叫停战。姜维拿他没办法,很烦他。
最后,姜维命令全军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缇(今甘肃洮南)。
姜维终于退兵了。陈泰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后来,陈泰进入狄道城。慰劳将士,加强城防工事,增添了许多防守兵力后,陈泰就率军回到了上邽(今甘肃天水)。
洮西之战至此结束。
回看这次洮西之战。姜维的用兵之道发挥到了极致。
姜维出站前,先是迷惑魏军。临阵之时更是沉着冷静地应对。击败了王经的大军。重创了魏国雍州军团。使雍州的军力大损。
而洮西大捷之后。蜀国的姜维因为此战在蜀国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并于256年(蜀汉延熙十九年)春被后主刘禅升迁为大将军。
洮西之战也是姜维的成名之战。
洮西之战结束后,姜维虽然在局部战斗中获得了胜利。
但是姜维在北伐魏国中还是受到了挫折。原因是来自陈泰的援军来得太快。姜维在军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退守了钟缇(今甘肃省临洮市南)。
因为姜维在洮西大捷中立功。
256年春,蜀国任命姜维大将军之职。
而魏国方面。自从洮西之战平息后。安西大将军邓艾判断姜维还会趁机进犯,所以邓艾也在加紧备战。
而在魏国朝廷里,大多数大臣们认为姜维不可能在短期内再进犯。司马昭就有先调回邓艾的想法。
邓艾得知后,立马上奏朝廷。在上奏中陈说了姜维会再次进犯的五大理由。
五大理由如下:
第一,姜维又乘胜之势。
第二,姜维士兵训练有素。我军新换士兵,准备不足。
第三,姜维乘船行进,我们有陆军。劳逸相比之下。对我军不利。
第四,我军在狄道,陇西,南安,祁山都应当有驻守,防御姜维。
第五,姜维在南安,陇西。粮食不够。肯定会去祁山。那里有熟麦千顷,姜维一定会来突袭的。
同年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会合。以此共同进攻魏国领地。
七月,姜维果然转向祁山进军。听说邓艾有备。姜维改变了自己的计划。
姜维下令改从董亭攻打南安。
邓艾得知后,邓艾军抢占了武城山(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南)据守。与姜维军相持。
姜维军初次进攻武城山。但是没有获胜。
这时的姜维知道地利优势已经完全丧失。强攻很难克服。
于是姜维命令全军在当天夜里渡过渭水往东走。准备沿着山路进取上邽城。
在此背景下,姜维的大军和邓艾的大军在段谷(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西南)相遇。并展开了较量。
在段谷之战中,姜维率领的兵力远远低于邓艾。当然,姜维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姜维计划和镇西将军胡济在上邽会师,然而胡济失约了。
姜维一边带军杀敌,一边等胡济的军队。
姜维军在段谷一带与邓艾军死战。可是胡济的军队迟迟不能到达战场。
最后,邓艾军大破姜维军。姜维率领的大军被邓艾完全击溃。
在段谷之战中,蜀汉士卒溃散,死伤大半。姜维大败而归。
姜维败退后,请示上级,自贬为后将军。
而邓艾在这场战斗中,斩杀的将领挂满了两条桁。
桁是古代一个用于加在囚犯颈部的一种木刑具。
光邓艾斩杀的人,都有四桁的首级。
邓艾获胜后,魏国皇帝曹髦立刻颁布了奖赏和赞赏邓艾的诏书。
在诏书上邓艾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等军事要职。
而且诏书中称姜维损失了将领就有十几人,士兵有几千人。
段谷之战结束了。姜维大败,邓艾大胜。
段谷之战可能是姜维北伐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了。
此外,对于段谷之战的失利,不少历史学家将责任归咎到了胡济身上。因为他迟迟不能达到战场。毁掉了姜维对这次战斗的构想。
本来姜维是把自己作为一个诱饵,来引诱邓艾来攻。如果胡济率领蜀国汉中的大军前来,可以达到一个前后夹击邓艾的效果。
可是,历史终究是历史。
胡济终究没有吃后悔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