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蜀军取得了这次防守反击的胜利。
蜀军在这次胜利之后。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来,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于231年二月。发动了第四次北伐战争。
231年二月。诸葛亮乘着魏国的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
当时,因为蜀军在北伐期间缺少必要的粮草。诸葛亮针对缺粮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名叫“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
“木牛流马”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种非常赞的运输工具了。
‘’木牛流马”其实分为木牛和流马。它的原理就是利用重心的摆动来实现车的向前移动。
“木牛流马”背上粮草,就可以运输到了蜀军的前线了。
这样就解决了蜀军北伐过程中的粮草问题了。
一旦解决了蜀军的粮草问题。诸葛亮就可以全身心地北伐了。
于是,诸葛亮便率军包围了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处修建了卤城作为了蜀军的大营。
诸葛亮为了战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后来还招揽鲜卑人轲比能。
轲比能后来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
魏国这边因为大将曹真病重。曹睿为了西线的战事。曹睿改派了司马懿作为魏军统帅屯兵于长安。司马懿连夜从荆州赶往长安。
司马懿这次带领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
司马懿到了长安,先是派费曜,戴陵带了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司马懿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
司马懿带军去救祁山。
这时,随军的张郃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现在分军不如合军有利。于是,便命令全军向西继续推进。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带大军向祁山开进来后。为了抵抗司马懿。留下了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诸葛亮自己则率主力北上上邽。
后来,诸葛亮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在这里大收魏军粮草。
后来,诸葛亮在上邽之东遇到了司马懿。
这时的司马懿深知蜀军劳师远袭,粮草补给困难,因而放弃与诸葛亮的直接决战。反而按兵不动。坚守阵地。
诸葛亮多次派人向司马懿阵地宣战。企图诱惑敌人出战。但是司马懿都没有理会。还是按兵不动。
诸葛亮见此情况,也很无奈。便命令全军回到了卤城。
而司马懿见诸葛亮已退军。便命令全军紧随蜀军。来到了卤城。
司马懿进军到了卤城,便登山掘营,与蜀军形成了对峙。
这时,随军的张郃又向司马懿提出了建议,张郃认为蜀军从远来攻,“孤军食少”遇到这样的对手,必然要速战速决的好。所以应该将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
但是司马懿不采纳张郃的建议。
后来,魏军多位将领数次向司马懿请战。司马懿还是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魏,蜀两军对峙一段时间后,司马懿失去了突袭诸葛亮的机会。诸葛亮先是撤出了对祁山的包围。后将全部的军队集中在了卤城。
司马懿这时才反应过来。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令他进攻卤城以南的王平。从案中道进逼蜀军。司马懿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诸葛亮则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光斩获魏军低级军官的首级就有三千多人。并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而正与王平交战的张郃在得知司马懿主力战败的消息后,也立刻撤军返回上邽,诸葛亮乘机重新包围祁山堡。
司马懿一生唯一一次与诸葛亮的正面交锋就以惨败告终,从此司马懿再也不敢轻易出战,率军屯驻上邽,与诸葛亮对峙。
到了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受到了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这时只能引军退回。
司马懿则是命令张郃追击蜀军。张郃认为“围师必阙,归师勿揭。”眼见张郃不赞同追击未被打败而主动撤退的蜀军。司马懿却强行坚持要张郃领兵追击。
张郃无奈地接受了司马懿托付的任务。前往追击蜀军。最后在木门道一带,被埋伏于高处的蜀军用流矢射中右膝。
张郃伤太重了,不久后病逝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就这样因粮草不足而结束了。
后来,诸葛亮发现负责运送粮草的李严因为蒙骗。后被诸葛亮贬为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