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东吴在前期打赢了几场战争。那么陆逊在东吴后期,也做出许多贡献。
陆逊为东吴做出的贡献里,主要体现在政治上和人际处理上面。
还有就是陆逊扫除东吴的叛乱,帮助主子孙权稳定了东吴,和长江以南的势力。
陆逊在驻守荆州期间,因为驻守的地方很贫瘠。百姓们经常吃不饱饭。地方上严重缺少粮草。
于是,陆逊上表主上,要求命令各位吴国将领们广开农田,发展农业。
孙权的回复表示“主意很好!”随即孙权就表示要和自己的儿子也亲自领受一份农田。并且孙权还要亲自驾车用八条牛拉四犁耕作。
孙权曾今这样评价自己的行为是“虽然比不上上古圣贤所作,也可以与大家一样同等劳动。”
陆逊还上表孙权。在地方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是:减轻人民的负担。广施恩德。减轻刑罚。放宽田赋和税收。
孙权完全赞同陆逊的意见。并吩咐手下按陆逊的做法去做。
这时的陆逊完全成为了孙权身边的“大红人”了。
就是这样的“大红人”帮助吴国又打赢了一仗。
陆逊在石亭一带成功防御了魏军。打得曹休“哭爹喊娘”的。陆逊在这一仗中,成功封神。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非常欣赏陆逊的功绩。并在吴国爵位大将军上又设置了一个爵位——上大将军。这个爵位地位要高于三公。
而上大将军的爵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当上的。孙权把上大将军的爵位封给了陪他打仗多年的陆逊。陆逊成为了东吴的这一爵位上第一个吃桃子的人。
后来,孙权去建业东巡了。留下了太子孙登和文武百官在武昌。孙权在走之前,征召陆逊到武昌辅佐太子。并任陆逊为荆州牧,并掌管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并且还负责吴国的军事,国事。
陆逊在武昌。很好地教导了孙权的几个皇子公子。而且对下官和仕人非常重视他们的言论。
陆逊的为人正直严厉。后来太子孙登在赖乡(地名)面见孙权时也谈起了陆逊。孙登述说陆逊忠诚勤劳。武昌那里没有什么顾虑了。
在黄龙二年(230年)的时候。孙权想派军队取夷州(台湾),朱崖(广东徐闻及海南)曾经征求过陆逊的意见。
陆逊则认为大可不必。并上书孙权认为这样的事情没有益处。
可是,孙权不听陆逊的意见。孙权依然去征讨夷州。最后只剩下数千人。得不偿失,大为后悔。
后来,232年陆逊亲自率军向魏国庐江进发。魏国的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满宠看见吴军的船支登陆。便率领了魏国的精锐部队在杨宜口设下埋伏。准备迎击吴军。
陆逊在得知魏军的动向后。觉得成不可打。于是,陆逊带领军队连夜撤退。
223年,二月春。辽东的公孙渊向吴国奉表称臣。
当时在三国中后期。辽东的公孙渊势力已经很小了。而且,还受魏国的强大和军事政治压力。无奈辽东的公孙渊再三考虑下,只能向吴国投降。
孙权在得知公孙渊向自己称臣后。大为高兴。
三月,孙权就派遣使者携带好金银珠宝,赶赴辽东,并在文书上封公孙渊为燕王。
可是孙权也老了。他还不明白现在的人情世故。
公孙渊后来变心了。他知道吴国离自己的地方遥远。难以长期依靠。便将孙权派来的使者杀死。
而十二月的时候。魏国强先一步。以魏国朝廷的名义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孙权在得知全部消息后。大怒准备亲自去征讨公孙渊。这时陆逊又站了出来。
陆逊上书好言劝孙权。说:“现在天下正处于危机时刻。不可轻易动兵。劳师远征。辽东的公孙渊可以讨伐,但不是现在。还望主公以大局为重啊!”
陆逊的上书,字字真切。孙权看后大为感动。于是,就听取了陆逊的意见。没有去讨伐公孙渊。
在234年二月的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进攻魏国。诸葛亮派遣使者联络东吴协同攻魏。
五月,孙权率领大军十万进驻巢湖口,准备进攻合肥新城。
在这次合肥之战中,孙权命令陆逊与诸葛瑾率领万余人进至江夏,沔口,准备进攻襄阳。还命令将军孙韶,张承率万余人进抵淮河,准备进攻广陵,淮阴。
曹睿得知战报后。派遣护军秦朗统领步,骑兵二万人援助司马懿来抵御蜀军。派遣步,骑兵八千人为先头部队驰援合肥新城。
七月,曹睿亲自率领水师跟进。
孙权则是多次派兵攻打合肥新城。吴军守将张颖等人力战拒守合肥。孙权军长时间不能攻克合肥新城。
在当时吴军里,患病的人很多。魏国援兵赶到了。曹睿亲自统率的大军即将到达。孙权审视了一下局势。还是撤围退兵的好。
陆逊后来派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信。当韩扁返回的时候。被魏军的巡逻士兵抓获。
诸葛瑾得知消息后。心中很害怕。于是诸葛瑾给陆逊写信说:“敌人捉住了韩扁,完全掌握到了我们的底细,而且现在江水已经干涸了,应当赶紧撤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