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董昭自作主张让曹操写了一封信,开出的政治交易条件是:杨奉出兵,曹操出粮,杨奉主持朝政。曹操做外援。董昭还替曹操信誓旦旦;死生契阔,相与共亡。
杨奉欣然同意。开始举荐曹操为镇东将军。并承袭父爵费亭候。正好这时候董承跟别人闹了矛盾,也派人请曹操出兵洛阳。所以最后迎奉天子的障碍都被曹操一一扫除了。
后来曹操终于来到了洛阳。并且还拜见了汉献帝。
曹操给了汉献帝一些薄礼。汉献帝则给曹操封了官。
自从曹操被封了官,曹操现在是今非昔比。
但是而如今的皇帝。其实被捏在了兴义将军杨奉的手上。曹操如果想在别人的地盘上。依靠着并没有权威的皇帝行使权力。其实是不可能的。
这时,董昭又帮了曹操一把。他建议曹操把皇帝转移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借口就是洛阳缺少粮食。要就食于鲁阳。鲁阳距离许昌不过咫尺。离杨奉所在的梁县(今河南汝州)也不算远。暗度陈仓。并不算难,杨奉也不会怀疑。
于是,曹操听从了董昭之计,宣称许都邻近山东,粮食供应便利,请献帝移驾许都。献帝不敢不从,大臣们也都是惧怕曹操的势力,不敢反对。于是,献帝和百官们被迫迁往许都。
在曹操护送这些人的路上,还遇到了杨奉,韩暹领兵拦路。杨奉部将徐晃与许诸交手,不分胜败,曹操这时看中了徐晃。很是欣赏。便派自己的谋士满宠说降了徐晃。进而击败了杨奉,韩暹,继续前行。
杨奉最后走投无路,只好跟他的同伙去投奔袁术,后来被刘备谋杀。
曹操把献帝弄到了许都以后,命人建造室殿宇,设立宗庙社稷办置省台衙门,修筑城郭府库。曹操还自封为大将军,武平候,并为自己的亲信们封官加爵。自从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再奏天子。
自此,曹操真正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而这一年,曹操又采纳了枣袛,韩浩的建议,首次实行屯田制。
暂时住进曹操行辕的皇帝却非常满意。曹操这时不但大大的改善了他和朝官们的生活。而且做得非常细心,很像一个管家的样子。他在为皇帝提供日用品的时候。采取的竟是“归还公物”的方式。曹操说:这些东西都是先帝赐给臣祖父和父亲的,现在陛下起居不便,理应归还。
曹操这样说得很漂亮。把本来敬给皇帝的东西,以一种归还方式的方法。最后交给了汉献帝。这样让人更加相信曹操是奉天子的,而不是挟天子了。
正因为这样。曹操这番细心不能不让皇帝感动。感动之余,皇帝也庆幸兴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忠臣。甚至庆兴上天赐给了他这样一个救星。曹操这样做应该是名正言顺的了。
他不用再流离失所了,不用再像一件可居的奇货在军阀们的手上倒卖了,不用担心害怕随时会被废黜,被杀害了。他有了这样一个保护神,可以过点安生日子了。
于是,天子下诏,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候。武平候是县候,比原来那个只是亭候的费亭候高了两级。更重要的是,大将军是武帝以来大汉王朝的最高实权职务,从卫青到王莽再到后离开的梁冀,何进,都是大将军。
这下子,曹操完成了“奉天子”的全部程序,获得了从前没有的崇高地位,他可以号令天下了吗?
不能,因为袁绍不愿意。
而这时,袁绍听说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当然是怒不可遏了。
曹操自从从皇帝那边当了大将军以后,就像办法让汉献帝下诏书。说是任命袁绍为太尉。这在当时应该算是三公的职位之一了。可是袁莎想的却是不一样。
他想到自己当了大汉王朝的太尉,那个曹操当了大将军。自己上朝的时候,还得站在曹操的后面。我好赖也是一个北方的大军阀之一。这种耻辱是说不上来的。这是因为太尉却实是位居在大将军之下。袁绍则是气哼哼地说,曹操早就死过了好几回了。每次都是我救了他。这家伙如此忘恩负义,难道还想“挟天子以令我”吗?
这大约就是所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起因,也是证据:献帝便是他挟持的天子,袁绍则是他企图号令的诸侯之一。可惜曹操并不承认。无论他或他的谋士们,都没有说过这句话,也没有使用过“挟天子”的提法。
曹操说得是“奉天子以令天下”或“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是别人的谋士说得。这样的格调和品位就不同。
自从曹操真正做到了“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好。反正是曹操捷足先登了,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