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一郎忧心忡忡道:“血盟团的首脑人物被捕判刑已经好几年了,现在的极右势力比那个时候更加严重,也更加危险了。因为当初的那些年轻人大多数都加入了军队,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各级军官了。”
田代一郎是“蚕食论”的典型代表,主张逐步侵吞中国领土,反对急于发动全面对中国的战争,近来越发感受到来自于,主张“速胜”论的极右翼势力威胁。令这种威胁更加突出的还有一个原因,田代一郎不支持“北进”进攻苏联,而是支持逐步侵吞,然后占据整个中国之后南下东南亚,最后才是“北进”进攻苏联。这也是和想马上再重复一次“日俄战争”的巨大胜利的极右势力观点相悖的。
仅仅是“缓进”和“速战”、“北上”和“南下”的战略之争的话,也许还不会到达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还有更加危险的权力之争。田代一郎属于日本军队“统制派”,和“皇道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日本军内的这两个派系,日本天皇实际上并不支持整天开口闭口一直把“皇道”、“皇威”挂在嘴上的“皇道派”。
“皇道派”主张以军事政变的方式推翻现内阁,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这种主张全然不顾内阁已经被军部控制、内阁成员都是天皇亲信的事实,天皇当然不会这么干。
“统制派”主张放弃以武力改变日本本国的计划,准备用合法的手段建立军部独裁,***政权。要推进总体战体制,要求先解决“中国问题”,然后先南后北,南北俱进,做好同美国、苏联长期作战准备,并消除军内派阀。“统制派”还认为必须联合部分官僚和新兴财阀在政治、思想和经济领域进行全面改组和统制,并攻击“皇道派”的行动扰乱了军队的秩序。
日本因为“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甲午海战”之后,日本获得清政府赔款两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还拿到了台湾。而日本政府当时年财政收入也就是8000万日元,一两白银价值和一日元差不多,所以这笔战争赔款相当于四倍的日本年财政收入。
这笔巨款让日本可以任性投资国内教育,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普及小学教育,而后又普及初中教育,人均识字率达到了全球第一。
获取这些战争赔款还使得日本能够进行币制改革,建立了金本位制,拥有了加入国际金融经济体系的足够原始筹码,进入了其他所有亚洲国家都去不了的练级地图。
战争赔款的绝大部分被正确用在了加速工业化进程上,投入到机械、化工、交通、通讯、造船、冶金等产业上面,制造工业的强大才是国家强大的本源,工业化的成功让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赶上了帝国主义的末班车,从中国身上吸取的大量精血让日本成为亚洲唯一晋升帝国主义的国家。
此外,在市场和关税上面日本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中国市场必须开放,对日本实行单方面最惠国待遇,日本出口到中国的货物税限于5%,而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货物税率则高达20%以上。日本获得台湾的利益也极大,台湾生产的原料例如米糖是日本工业化必须的,更不用说台湾全面成为了日本“鸦片战略”的实验田。
“日俄战争”的表面收益并不大,但导致的最终收益甚至超过了“甲午海战”。
1905年起,日本人和俄国人打了一年半,花了18亿日元的军费,外债就欠了8亿日元。甲午海战日本人伤亡仅仅约1万人,日俄战争日军伤亡高达23万,其中死亡8万。日军向沙俄索要30亿日元的赔款,沙俄虽然是首先提出议和的,日军其实本来也没占多少优势,而沙皇不是清政府,直接说你想得不要太美,分文没有,要钱咱们就接着打。最终日本人拿到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南满铁路的经营权,和半个库页岛。正是这些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滋养了日本对于中国的野心,并导致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占领了东北三省。
占领东北三省,让日本人直接赚疯了。东北有何等强悍?每年的海关收入就达到6100万美元。付可乐心心念念的4万美元一门的155毫米口径的榴弹重炮可以买1275门。而这个时间,全中国军队的重炮只有9门。
东北地区拥有全国钢铁产量的6成,黄金产量的五成五,发电量的三成,铁路的四成七,对外贸易的三成八。东北各大城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军工企业、民用化工企业、食品加工业都在快速发展,居于中国乃至亚洲的领先水平。
日本人拿下东北,仅仅从东北中国银行就洗劫了一亿银元,黄金16万斤。日本人拿下沈阳兵工厂,获得各种大炮668门,机枪2724挺,步枪10万余之,各种弹药不计其数,再加上生产设备,折合美元10亿元。这些装备可以武装20个陆军师,武器装备不弱于日军的一流军队。还有200架飞机,超过现在全中国军队的军机数量。
日军先后从东北掠夺走煤炭资源亿吨,生铁1100万吨,钢580万吨(失去东北后中国的钢产量直接跌到每年只有4万吨),木材1.4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