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35年8月底,复兴社特务处天津站收到了戴处长下发的嘉奖令,在挫败并且击杀白俄间谍纵火案中立功的众人都获得了表扬。沈静、曾策、高开天三人被提升了一级军衔。沈静和曾策现在都是上尉了,高开天也升成了中尉。
和嘉奖令同时到达的还有调令。命令付可乐到杭州履行新职责,他的情报组下属除了沈静和姜盈之外,沈静升任复兴社特务处天津站的情报组组长,冯翔、高开天、李锦华这三人要跟随他到杭州。
戴处长这个人还是很有魄力的,他将复兴社特务处杭州站的筹备中,最重要的人事大权完全放手给了付可乐,表明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戴处长这种用人态度的另外一面,就是他对背叛行为的零容忍了。
付可乐将百里藏锋、“汉武”小队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就没有其他放不下的心事了。之前最让他担心的李钢夫的痨病也大大见好,这段时间以来,预消化的百合、山药、黄芪的综合原液(黄芪为主)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李钢夫这段时间以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付可乐、杜新五、冯翔、高开天、李锦华五人一起启程赶往南方。
一行人停留的第一站是南京。他们需要到复兴社特务处南京的总部一趟,领取必要的设备、资金,新的证件、服装等。戴处长眼下并不在南京,付可乐他们要办的各种事情依旧都比较顺利,没有任何人故意为难。
这主要是因为付可乐在特务处内部的名气已经很大了,被蒋校长和戴处长青睐的浙江小同乡,21岁的少校复兴社特务处杭州站站长,谁也不敢小觑了他。领取的装备中除了一些轻武器,最重要的就是一台进口的德国大功率电台了。付可乐对这款电台已经非常熟悉了,和他之前从德国领事馆拿到的那部电台是完全相同的型号。
其实付可乐这次来南京总部,是给戴处长备好了一份大礼的:三个月分量的预消化海参和人参原液,以表达付可乐的感激之情。戴处长人既然不在,他只好将预消化海参和人参原液留了下来,同时将功效、服用方法等写了一份书面说明,并且不忘强调,这就是治好德国汉斯将军的病的最大“秘密”。
在南京停留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付可乐也没忘记带着大家去“秦淮第一楼”永和园酒楼,品尝享誉金陵的秦淮第一绝:“鸡汁煮干丝”加“蟹壳黄烧饼”。除了去南京夫子庙品尝美食,众人还抽空去南京最著名的几个风景点游玩。
南京最有名的景点自然就是钟山上的中山陵了。中山先生早年在紫金山打猎的时候,就曾经对随行人员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杯土,以安置躯壳尔。”后来中山先生真的长眠于此。有诗人登陵后写到:“你的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排开,由南向北沿着中轴线渐次升高,中轴上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取“木铎警世”之意。从空中俯瞰,则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也是“警世钟”,富有现代气息,寓有“唤起民众”之意。中山陵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当时征集设计方案的总奖金高达5000元,在平均家庭年消费200元的时代,5000元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国内外许多建筑设计师都参与了进来。设计方案评判委员会特别邀请了四位专家顾问,包括土木工程师、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德国建筑师朴士、中国画家王一亭,雕刻家李金发。最终的大奖获得者是吕彦直;二奖范文照;三奖杨锡宗。得奖者有葬事委员会发函通知,没有得奖的人,也都得到了中山先生的遗像和著作,作为感谢。
同时,在《民国日报》、《申报》等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布评判结果并且公开展览设计方案。公开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参观。上海的各家中西报纸都发表文章加以评论,称誉这次悬赏征求陵墓设计图,是历史上空前的建筑设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