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是聊起了勇利碱厂的创业经过。原来天津自古以来是很好的产盐地,因为历史的原因同时也是盐商聚集地。范旭初先开办的是勇利精盐厂,使用了当时的新工艺产出优质精盐,并以五角海星为商标。考虑到酸碱是化工工业的基础,是衡量国家工业能力的重要指标,范旭初又决心制碱。由于勇利碱厂采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制碱方法,化盐为碱。最终其蓝三角牌纯碱以高品质两获世界博览会金奖。这在当时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成就。
袁武的案子范旭初不想多言,但是其他的事情他并无禁忌。所以他还说起勇利碱厂经历的种种坎坷。而这其中,以英国公司劳片门最为凶狠。劳片门公司原本靠着垄断制碱的新工艺获得暴利,当然要打击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劳片门公司先是利用大英帝国的外交霸权,无视中国政府,操纵盐业机构对勇利碱厂的原料盐大幅加税。它妄图极大增加勇利碱厂的生产成本并使其失去市场竞争力。勇利碱厂奋起抗争,经过多方努力,尤其是借助了新闻界的力量,最终挫败了这一毒计。劳片门公司退缩的原因在于,如果对中国企业以非常不正当、不公平的手段竞争获胜,则民意强烈反弹可能让自己失去市场,得不偿失。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劳片门公司利用自己强大的资金实力低价倾销。这也是足以扼杀勇利碱厂的毒招。而且降价销售,中国市场的民意就不会那么支持勇利碱厂了。毕竟在那个时代,鲜有懂得保护民族工业、保护本国市场的明白人。即使有人懂这些,政府也未必肯听从并执行;即使政府肯听从并执行,基本上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旧中国政府在列强面前,一直是跪着的,一直是孙子辈的。
在危急关头,勇利碱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勇利碱厂杀入被劳片门公司高价垄断的日本市场,即使售价比劳片门公司低很多,但是也已经能支撑企业生存了。
勇利碱厂坚持了一年。英国劳片门公司损失巨大,先撑不下去了,主动求和,声明在中国市场今后将不再任意压价。勇利碱厂只有接受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若是想继续公平竞争,将剩勇追穷寇,干脆把劳片门公司直接干趴下。那么,几天后,可能工厂就要被英国舰队炮击了。旧中国政府呢,在准备赔款割地的和平协议啊。多多赔款,帝国主义可以多返回我们一些回扣,也许还能再多建一两个北大。
中国在流血!
勇利碱厂经历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各方势力层出不穷、无奇不有的苛捐杂税;比如一直要忙着帮军阀运兵打内战的物料运输渠道;比如因为金融混乱而狂飙突进的企业融资利息……太难了!
众人也是只能大声感慨而已。
话题转到了《大公报》主编王雨生。和勇利碱厂一样,《大公报》也是“天津三宝”之一,另外还有一宝是天津南开大学。可惜这天津三宝之一南开大学的二宝:冯翔和高开天没有到场。不然的话,今天这一桌就凑齐天津三宝了。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因为其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而闻名。蒋校长和我党未来的伟大领袖都非常重视《大公报》的报道。
《大公报》有著名的“四不”原则。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不党,指的是以中国公民的维度发表意见,不带成见和背景;不私,指报纸向全国人民开放,是公众的喉舌而不为任何私人服务;不卖,指声明言论不能拿来交易,不接受政治献金,也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不盲,是指不人云亦云,也不会在事实没有明确之前妄加评论,以追求事实真相为责任。
王雨生是自学成才的奇人。他说自己进《大公报》之前,就已经确立自己要做一个彻底的新闻人。
王雨生笑道:“既然选择走这条路,只有坚持独立的人格,才有与之对应的独立发言权,才有说真话的资格。才能放胆批评国民党。还有,我从来都坚持对两党一视同仁。”
这确实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好选择。当然,这也绝对不是唯一的好选择。在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总是有无数的英雄个人,愿意付出任何牺牲。
天津处于中日之争的第一线,现在已经有半截身子被日本人咬在嘴里。所以不管这五位对红党的态度如何,对日本人的满腔仇恨一定是相同的。同时,这五位的学识、经历、眼界、谈吐等都为上乘。众人谈得尽兴,喝了个一醉方休,颇有些“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意思。
对于我们可乐而言,这次聚会让他结识了范旭初这位优秀的企业家,以及更为重要的《大公报》的卓越主编王雨生。这将对他未来的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